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临床数据显示,90%以上的肿瘤患者病情恶化均与精神、情绪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精神创伤、不良情绪,可能成为患癌症的先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现代社会中,工作和学习上的紧张、人际关系的不协调、生活中的重大不幸,堪称是致癌的三个重要因素。
癌症病人的心理阶段
正确认识癌症患者的心理,对于整个治疗至关重要。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七科主任医师吴瑾,在临床上将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归纳为四期,即怀疑否认期、愤怒发泄期、悲伤抑郁期以及情感升华期。
否认怀疑期 吴瑾指出,当病人突然得知自己确诊为癌症时,经常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有误或检查错误。
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患者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事实,又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产生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常和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同时害怕周围的人遗弃他,表现出如下这些心理行为,如大声喧哗、百般抱怨,愤愤不平。吴瑾告诫说,这种情绪若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悲伤抑郁期 吴瑾介绍说,当患者在诊治或休养的过程中,想到自己还未完成的工作或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副作用所致的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情感升华期 癌症病人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吴瑾认为,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把消极的心理转化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在这样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可使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向发展。
病人及家属正确面对
吴瑾指出,患者及家属不愿正视疾病、回避情绪带来的后果也同样令人吃惊,其危害程度甚至远远超过悲观绝望。有些患者出于对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恐惧和对目前癌症疗效的怀疑,转而投向偏方、验方、社会上夸大宣传的营养保健品甚至求神拜佛。这种情绪主观上是逃避现实,客观上却贻误了诊治时机,给了癌魔肆虐的机会。
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化疗或放疗前,不仅要向他们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必要性,也要向他们讲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
吴瑾告诫说,大家的关怀、照顾和鼓励是癌症患者和病魔斗争的勇气和源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关怀与照顾必须适度,有时关怀过度或者关怀方式欠妥,往往带来相反的后果,对病人有害无益。过于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连挤牙膏、拧毛巾这种小事都包办,生怕累着患者。这样极易使当事者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废人,自己的存在只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和麻烦,从而丧失生活的信心。另一方面,有些患者经过放化疗等治疗后体力较差,往往会对别人的帮助产生依赖心理,放弃活动和锻炼的机会。
吴瑾还特别指出,癌症病人是十分敏感的,亲朋好友过于频繁的探视会给其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和暗示;在探视患者时,表现出明显的怜悯与同情,与其交谈时小心翼翼,目光不敢对视,左右言他,这些都会使患者感到悲伤、孤独和压抑,由此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与此同时,有的家属隔断病人与社会的联系以及生活上的过度放纵或限制,有的家属不管有无科学依据,限制患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碰,有的家属则认为反正亲人也活不久了,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些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预后和治疗的进行。
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