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的帷幕,在上海拉开。
综合网上网下消息,聊聊这次磋商的情况。
从30日中午开始,美方两位牵头人——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财政部长姆努钦,乘坐不同航班分别抵沪,住在上海外滩茂悦酒店。
当天晚上,中美双方举行了简短的工作晚餐。
跟前几轮一样,马不停蹄,边吃边谈。
晚餐地点,在上海和平饭店九层华懋阁。
上海和平饭店,早年叫华懋饭店,1929年建成营业,在上海滩久负盛名。
新中国成立后,饭店于1956年重新开业,起名上海和平饭店。
从那时起到现在,同时代的饭店多已在时间里消逝,唯有和平饭店还伫立在外滩,见证着人来车往,潮落潮起。
网上传出的消息,当天傍晚18时53分左右,美方车队抵达和平饭店。
“夜色下的浦江两岸凉风习习,8点05分,刘鹤副总理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登上了和平饭店九楼的露台共览浦江。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刘鹤副总理与莱特希泽、姆努钦在露台上还转过身来以陆家嘴夜景作为背景拍照留念。——澎湃新闻《八点零五分,共览浦江》”
其实,陶然笔记还看到两张图↓
磋商重启之地的名字,也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在和平饭店重启磋商,能否给中美经贸合作带来新的开始?
磋商这次移师上海,方方面面都很关注。
陶然笔记在《抱着旧黄历 谈不出好结果》中列举过比较有代表性的解读。
不妨多说几句,谈谈对磋商地点放到上海的理解。
首先,这有利于磋商气氛由紧张向缓和的调节缓冲。
从5月初的剑拔弩张到如今中美重回谈判桌。人是坐下了,但中美间的分歧并未消除,更何况还有人不时玩点极限施压的老把戏,因此磋商气氛未见得就能一下子扭转过来。
在陶然笔记看来,这种情况下换个地方谈,对谈判双方的情绪都能起到调节缓冲的作用。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也是美国人乃至西方最熟悉的中国城市。
在这里重启磋商,既能传递“政治的归政治,经贸的归经贸”的讯号,同时也有利于缓和紧张气氛。
“事缓则圆”,让双方都有点调整空间,有利于创造积极一些的氛围。
其次,这有利于让美方更直观地感受中国机遇,掂掂“谈与打”的利和弊。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之一,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机遇,在这里能够得到最为直观的体现。
美方对中国市场的机遇,心知肚明。
不过,纸面上得来是一回事,身临其境的感受则是另外一回事。
让美方有更直观的感受,能加深他们对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的理解。
更何况,眼下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呼之欲出,已有不少专业人士从当中看到合作机遇。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为中美贸易的拓展提供更多机会:新片区有望在投资贸易自由化,在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等方面探索创新突破,并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探索更具竞争力的相关税制安排。——摘自微信公众号lixunlei0722”
不过,这件事也不能强求。
就像在上一篇文章里讨论过的,中国的市场机遇就在那里,对国外企业和中国国内企业来说,都是公平的,一视同仁的,不会专门为谁而留。
要是谁错过了这个机遇,只能自己为短视买单。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