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国内时讯

事关出行、税务申报、网络交易规范……10月新规来了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5-09-30 09:10:19  点击:

中国网9月30日讯 民航、铁路全面使用电子发票,税务申报有多项调整,互联网助贷业务迎新规……10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

10月起民航、铁路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

2025年10月1日起,中国民航境内航线旅客运输服务将停止提供纸质行程单,全面推广使用数字化电子发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同日,全国铁路客运领域也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

旅客无需再前往机场柜台打印或邮寄,只需在航程结束次日登录航空公司官网或购票平台,选择电子行程单,填写发票信息后,一键提交即可。

为保障老年人、脱网人士等不便操作的旅客群体获取电子发票,铁路部门增加线下申请渠道和购票人(代办人)开具服务。如发生填写发票信息有误、企业信息变更等情况,在原电子发票开具时限内可申请换开3次。

新版《反不正当竞争法》回应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于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完善了关于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对侵害数据权益、恶意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规定,如经营者不得滥用平台规则,直接或者指使他人对其他经营者实施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或者恶意退货等行为,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还完善了关于治理“内卷式”竞争的制度,比如,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保障各类经营者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调整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对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表进行了修订,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次修订增加了附报事项项目,在“优惠及附报事项有关信息”部分增加“职工薪酬”和“出口方式”项目。调整“预缴税款计算部分”相关项目,根据最新财务报表样式增加“销售费用”“其他收益”等项目。在“营业收入”项目下增加“自营出口收入”“委托出口收入”“出口代理费收入”等项目。

增加“抵免所得税额”项目,供适用专用设备抵免政策的企业在预缴申报时自主选择填报。增加“销售未完工产品的收入”项目,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填报,进一步明确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预售收入申报要求。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10月1日起报送

10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有关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将首次正式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

《规定》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应当于季度终了的次月内,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的具体类别和内容,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以及上季度收入信息。

在互联网平台内从事配送、运输、家政等便民劳务活动的从业人员,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或者不需要纳税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不需要报送其收入信息。

规范互联网助贷业务及贷后催收管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时对名单进行更新调整。商业银行不得与名单外的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

商业银行及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机构应当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向借款人充分披露相关关键信息,除已披露的息费项目外,不再向借款人收取其他费用。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互联网助贷业务贷后催收管理,发现存在违规催收行为的,应当及时纠正,情形严重的,应采取终止合作等措施。

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后原责任人“销户不消责”

为规范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完善公司退出制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实施办法》,自2025年10月10日起施行。

公司自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之日起,满三年未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的,公司登记机关可强制注销公司登记。公司被强制注销登记的,原公司股东、清算义务人的责任不受影响,“销户不销责”。

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总局也充分考量各方权益保护,设置了异议、恢复登记等救济措施,允许债权人及相关方在公告期内提出异议,支持被注销企业3年内申请复查,必要时可依职权恢复登记。同时对恶意滥用救济程序的行为划出法律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首次建立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首次在部门规章层面明确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优化调整机制、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纠错机制。

《办法》规定,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作为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优化调整的主要补划来源。

在正向优化方面,《办法》允许各地每年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检情况,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整体稳定、保护任务不突破的前提下,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优化、生态改善”的原则对布局正向优化并落实补划,逐步提高永久基本农田中优质耕地的比例。

2025版《中国药典》加强中药安全性质量控制水平

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总收载品种达 6385 种,涉及新增、修订及不再收载等变动,通用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也同步更新。

新版药典覆盖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三大领域,其中临床应用多年的经典中成药小柴胡颗粒等被纳入更新目录,国家标准实现系统性升级,成为展现中医药传承创新与质量提升成效的重要切口。其中收载的中药新增28种,并加强了中药安全性质量控制水平,例如扩大禁用农药检测品种,制定52种中药材与饮片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统一限量标准。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设立运营金融基础设施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印发《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聚焦金融基础设施业务监管,健全金融基础设施运营、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制度规则,明确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认定标准和宏观审慎管理要求,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检查、处罚、恢复处置、退出等监管规定。

《办法》要求,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设立运营金融基础设施,不得非法提供或变相提供金融基础设施相关服务。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差错争议和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差错争议和客户投诉,切实维护客户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