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深圳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最新研判:深圳疫情防控形势取得了积极的变化,近日新增病例绝大多数是在集中隔离观察的密接者或重点人群中发现,疫情扩散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已到最为吃劲的时期。
既坦承压力,也传递出信心。
深圳是中国的南大门,是最先遭遇奥密克戎病毒侵袭的内地城市。这座城市究竟如何对阵奥密克戎?这引起许多人关心关注。
深圳自2月24日起,已经举行了5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梳理这5场发布会,透露出6个关键信息。
01以空间抢时间 尽快切断病毒传播
目前,奥密克戎已经取代德尔塔成为全球流行的主要变异株。与其它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具有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感染症状不典型、传播过程更隐匿等特点。
如何对阵奥密克戎?
在3月1日的发布会上,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磊介绍,目前深圳正“以空间抢时间”,快速排查新冠病人、切断传播途径。
一方面,奥米克戎传播速度极快。引起深圳本轮疫情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比奥密克戎原始毒株BA.1的传染性又增加了30%。另一方面,作为日常管理人口超过2200万的国际化超大城市、中国的南大门,深圳人流、物流的流动性都很强,这在客观上加速了病毒传播速度。
要与病毒赛跑,最重要、最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以空间抢时间。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全市的封控、管控区越来越多,罗湖、福田、南山等重点区也都开展了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在2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福田区委常委、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李志东介绍,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三区”的划定主要是为了有效管控可能存在风险的重点人群,阻断病毒的传播。
在2月27日的发布会上,市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林汉城透露,全市各区正在抢抓时间发挥核酸检测“排雷”作用,力争尽早把可能存在的阳性感染者找出来,为我市尽快切断病毒社会传播链赢得宝贵时间。
为保障核酸检测更快更好地进行,深圳在全市范围内布局了多个核酸采样点。例如,3月1日,就有739个采样点为市民服务。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