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财政下达农资补贴资金100亿元。今年化肥成本比2020年整体上涨了50%~60%,这次农资补贴的效果有哪些?会怎样影响农产品价格?搜狐智库连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夏英。
夏英表示,农资综合补贴是指政府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化肥、柴油、种子、农机)实行的一种直接补贴制度。此次补贴对象是实际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补给直接种地的农民,并不是指有地的农民,只有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才会拿到这笔钱。”
夏英认为,在国家重视农业的环境下,直接补贴经营者,会提高租地农民的效益,未来可能会产生间接传导,农民或不愿意出租地了,或者提价。“我觉得农民向外出租地的人会变少,他会更加愿意进入农业,未来的社会化服务、资本下乡、经营性的土地流转会困难一些。明年农业经营的利益关系会复杂一些,一定会传导给土地这一块的成本。”
截至目前,中央财政2022年分别在3月春耕、5月夏收和8月秋收秋种的关键环节,分三批拨付400亿元农资补贴。夏英认为,随着社会化服务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种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即使是普通的大龄农户,也可以通过社会化服务来实现农业经营,农户既有土地,又有经营,对他们来说更合适,土地流转关系会变得更复杂。
上半年化肥价格大涨,国家再发农资补贴,会怎样影响农产品价格?夏英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继续提高谷物粮食的最低收购价,让种地农民有收益,以此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确保种粮农民收益方面,需要根据市场变化适当增加补贴,降低农民种地成本,同时适当提升粮食收购价。
除了政策补贴,该如何真正提高种粮农民的收益?夏英认为,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集中必然是一个不平衡的、渐进的长期过程。土地规模经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是大势所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社会化服务必须通过土地规模经营来实现最高效率,一些政策的效果之间会产生削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既要积极鼓励,也不能拔苗助长。”
近日,有学者建议农民应进城买房开车回村种地,夏英表示,对于没有一户一宅供给可能的农民,将来肯定要转移出去,进城买房是肯定的,因为并不是说农民想有多少宅基地就有多少,“比如东中部地区宅基地很紧张,那这部分人是可以鼓励他们到县城买房的。农村总是有人住的。本身有宅基地的人是不会放弃宅基地的。”
来源: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