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指出,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各地疫情均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发现疫情明显反弹的省份。要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和统筹调配,不断增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要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发展态势,保持常态化指挥体系有效运行,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快速响应水平。
-
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图为发布会现场。中国网 杨佳 摄
高校在春季开学之际要做好药品储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应急医药物资保障是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规模疫情处置中,需要应急保障的物资种类多、总量大,而我国地域广、各地需求也有较大差异。为保障医药物资供给的充足和可及,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全力做好医药物资的保障工作。
除了中央要做好应急医药物资储备外,地方也要加大储备力度,形成国家储备、区域储备、省市县储备和医疗机构储备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储备格局,健全区域间储备合作和互助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紧急调用更加高效,以及时补充救治资源的缺口,使临床救治工作得到及时满足。
及时完善储备的品种和数量。应急医药物资分为产能储备和实物储备等。对于实物储备,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实物储备的目录和数量,以及储备的方式。同时,结合传染病疫情的需要,建立疫情的专项储备,提前测算用药和物资的需求,扩充相应的产能和实物储备,保证药品物资供给的充足和可及。
要强化医疗机构应急药品和物资的储备。指导推动医疗机构落实好应急医药物资储备的任务,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储备合作,做好重点药品物资应急采购和跨区域的调配,充分发挥国家传染病救治基地、紧急医学救治基地以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大型公立医院的作用,结合疫情的形势,提前做好药品、物资、设备的储备,需要时能够进行区域支援。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储备,建立动态平衡调节的机制,不断地提高储备的效能。
此外,高等院校在春季开学之际,也要做好药品的储备,为师生提供相应的服务。
全国增设20支左右的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队伍
“新冠疫情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应急的重要性。”郭燕红指出,不仅是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努力,我国公共卫生的应急能力在不断地提升,在应对历次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当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应急体系。下一步,要按照平急结合、系统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卫健委已下发了“十四五”期间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规划,指导各地进一步强化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
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40支,分为综合救援、中毒事件的救治和核辐射事件救治三类。为进一步做好做好重大疫情救治和突发事件的医疗处置,在此基础上,要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在全国增设20支左右的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的队伍,负责重大疫情的救治和区域内全国范围内的支援。同时,提升紧急医学救援的装备水平,特别是加强重症救治的能力。
此外,还要推进省、市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满足各种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和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处置的需求。通过全方位的提升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能力,形成我国紧急医学救援的中坚力量。
全国重点机构所需医疗物资均得到及时足量满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学校、农村地区等重点机构、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此做出了专门的安排部署。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周健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各地医疗物资保障组迅速行动,加强对接,确保重点人群就医用药需求得到优先保障、有力保障。
全面开展摸底研判。梳理汇总全国养老机构、学校、农村地区的用药需求,形成重点医疗物资需求清单,予以重点保障,确保了重点人群就医用药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部门协调和资源对接。对全国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精神卫生机构以及学校急需的防疫物资进行专题调度保障,通过组织企业捐赠点对点供应等形式,全面快速满足。重点加大农村地区医疗物资保障的力度,全国乡镇卫生院指氧仪和“解热、止咳、中药”三类药品基本配备到位。
开展网络平台精准投放。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作用,组织开展线上供需对接活动,近900家生产企业和1600余家流通企业成功对接;推动开展医疗物资精准投放,提升末端配送效率,累计投放药品1.62亿份,惠及7685万人,其中县以下地区占比超70%。
经各方努力,全国1.6万家养老机构、198家儿童福利机构、224家精神卫生机构、各地学校以及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所需的医疗物资均得到及时足量满足。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常态化做好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及时满足重点机构、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医疗物资需求。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