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国内时讯

未来新冠疫情变化怎么样?中疾控最新通报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3-04-23 10:16:50  点击:

4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对比4月15日中疾控公布数据,4月14日至4月20日,新监测到12种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20日降至2661例;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20日为1.7%。


2022年9月至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至3.6%区间波动。2023年第7周(2月13日至19日)流感样病例占比(1.8%)开始呈现增加趋势,第10周(3月6日至12日)达阶段高峰(9.1%)后开始持续下降,第15周(4月10日至4月16日)流感样病例占比降至5.8%。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全国共报送32993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17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及其亚分支(构成比64.3%)和BF.7及其亚分支(构成比33.0%)等。


其中,BA.5.2及其亚分支包括DY.2(19.2%)、DY.4(11.6%)、BA.5.2.48(11.3%)、DY.1(8.6%)、DY.3(5.6%)和BA.5.2.49(3.5%)等;


BF.7及其亚分支包括BF.7.14(22.4%)、BF.7.14.1(3.7%)、BF.7.14.5(3.0%)、BF.7.14.4(2.4%)、BF.7.14.3(0.4%)和BF.7.14.2(0.3%)等。


共监测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603例,其中12个分支(注:下面框中标蓝)系首次监测到。

4例BQ.1、4例BQ.1.1、

19例BQ.1.1.13、1例BQ.1.1.17、

1例BQ.1.1.18、1例BQ.1.1.35、

1例BQ.1.1.38、1例BQ.1.1.46、

1例BQ.1.1.53、2例BQ.1.1.66、

1例BQ.1.1.69、8例BQ.1.2、

1例BQ.1.23、2例BQ.1.8、

2例CH.1.1、3例CH.1.1.1、

1例CH.1.1.11、1例DT.2、

1例EA.1、2例EG.1、

3例EL.1、7例EM.1、

1例EU.1.1、2例FB.1、

3例FE.1、1例XBB、

4例XBB.1、2例XBB.1.11.1、

1例XBB.1.12、4例XBB.1.15、

42例XBB.1.16、5例XBB.1.16.1、

16例XBB.1.17.1、37例XBB.1.19.1、

2例XBB.1.22、22例XBB.1.22.1、

1例XBB.1.23、5例XBB.1.24、

1例XBB.1.4、109例XBB.1.5、

2例XBB.1.5.11、9例XBB.1.5.12、

2例XBB.1.5.15、7例XBB.1.5.23、

35例XBB.1.5.24、1例XBB.1.5.28、

1例XBB.1.5.32、1例XBB.1.5.36、

1例XBB.1.5.5、2例XBB.1.5.7、

2例XBB.1.9、163例XBB.1.9.1、

35例XBB.1.9.2、1例XBB.1.9.3、

1例XBB.1.9.5、11例XBB.2.3、

1例XBB.2.3.2、1例XBB.2.4和2例XBB.3。 



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监测到42例XBB.1.16。此前,上周(4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共监测到15例XBB.1.16(系我国首次监测到),本周已增加到42例。


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属于XBB家族,民间取名“大角星(Arcturus)”3月以来印度报告的序列中XBB.1.16占比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印度主要流行株。美国目前流行的变异株中仍以XBB.1.5为主,但XBB.1.16和XBB.1.9.1近期占比均上升。由于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1.16,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XBB.1.16的占比增加。


但民众无需过度担心,4月21日,国家疾控局表示,我国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


总体来看,北京和内蒙古以BF.7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海南、山西和天津两簇进化分支基本持平;其它省份均以BA.5.2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首席专家孙承业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新冠疫情现在没有消失,在全世界的不同地区还在不同程度流行着,未来疫情的变化走向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前,4月1日,钟南山院士在2023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学术年会上,强调了预防新冠再感染疫苗是关键,面对可能到来的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疫苗接种是“保持人群对新冠感染的高免疫性”


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明确了应该戴口罩的场景:





一、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期间。


二、出现发热、咽痛、咳嗽、流涕、肌肉酸痛、乏力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期间。


三、生活、工作或学习的社区、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时。


四、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


五、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


六、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及托幼机构、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机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工作期间。



4月1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演讲时表示,疫情规模对于死亡的数量和对判断疫情是否严重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全球疫情数据来看,新冠全球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新冠的发病和死亡对人类的威胁已经不再那么严重”,吴尊友说。



来源:北京日报、中国疾控中心、央视网、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