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域房子均可操作年率3.2%”“节后降息,贷款利率低至2.9%”,存量房贷降息后,部分贷款中介在社交平台“翻新”套路,借低息噱头持续揽客。
广东东莞某镇区新盘业主卓岭(化名)近期经常接到类似“转贷”业务电话。他向记者反映,这类电话大多刚开始都自称是某银行渠道方经理,介绍的是“内部”或者“年底福利”贷款产品,称这些产品有内部审批渠道,也可用于帮房贷再次降息。
但事实上,在内部审批、高额低息等层层包装下,这些贷款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而是诱导消费者进行系列违规操作。近期,河南、湖北、贵州等多地银行就发布声明,提醒消费者贷款中介风险,并否认在贷款业务上与中介机构存在合作。
转贷中介“翻新”套路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以咨询业务为由联系了多家广东区域的贷款中介,发现部分中介机构提供“转贷降息”业务背后实际仍是房贷转经营贷,即引导消费者使用过桥资金结清房贷,再将房屋以企业法人、参股人的名义抵押给银行,向银行借出经营贷。
这些机构以“贷款降息”为主要噱头进行揽客。今年3月采访时,上述贷款中介宣传转贷后经营贷年化利率大多在3.4%~3.8%之间,但近期采访时多宣称经营贷年化利率最低可申请3%以下。
“近期市场整体降息,经营贷利率也进一步下调,是很好的转贷时机。”广州一名贷款机构中介对记者称,如按揭230万元、年化利率4.5%,降息后可调整为2.9%,一年可省下3.3万元,总共可省下接近90万元的利息。
她介绍,目前其所在机构可联系银行规划10年先息后本、20年等额还款两种类型的经营贷,利率都为2.9%。不过记者具体咨询后发现,即便满足系列条件,实际利率也在3.1%~3.3%之间。
除以低息作为嘘头外,部分贷款中介也借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落地时机,试图通过包装银行官方身份,混淆概念以错误引导客户。
其中一名自称是国有行渠道贷款工作人员的贷款中介月秋(化名)告诉记者,他们在银行有“内部关系”,可以在目前基础上再降低房贷利率。同时还会有专人跟进,在办理“转贷降息”相关业务时,可以帮客户加速银行贷款申请审批速度、跟进提前还款流程,从而控制过桥资金成本。
“我们有银行渠道,你提交提前还款申请后,我们可以帮你加急。”据他介绍,他们也会通过房产证信息,同步确认在新银行可申请的经营贷额度。如客户有需要,还可以帮忙拉高房产评估价进行“超贷”,在覆盖提前还贷的金额外,还可多出部分资金。
记者将上述说法向一家国有银行华南某支行理财经理求证,理财经理表示,银行提前还款、放贷流程通常都有特定审批环节,很难直接干涉,这些贷款中介的很多承诺基本属于“忽悠”。他们大多只是对各银行运作流程、贷款政策较为熟悉,利用此引导消费者进行违规操作,最终风险仍将由消费者承担。
存在诸多风险
为何存量房贷降息后,部分贷款中介仍在推荐“转贷”业务?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主要与目前仍存利差空间有关。
上述广州贷款中介表示,虽然存量房贷降息后,有部分客户中止转贷计划,但经营贷利率近期也在下降,优惠力度大,与调降后的房贷利率间仍存利差。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