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学习教育 >教育动态

上海青少年事务社工:为困境青少年“托底”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5-11-12 09:19:57  点击:

“从小学到高中,看着孩子一点点成长,早就是朋友了。”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杨浦工作站的社工张彭婉能清楚地说出她的服务对象小玉各科成绩的优劣。现在的小玉积极向上、充满希望。你可能想象不到,10多年前社工第一次接触小玉时,她还是一个母亲早逝、父亲失踪、由残疾外公独自抚养的无助儿童。

2003年开始,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如今,在上海,像张彭婉这样的社工有660余人。

2023年是上海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走过的第20个年头,团上海市委试点启动了“追光小屋”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居室微改造项目,在一线社工与基层团干部的努力下,目前上海已经改造了1000多间“追光小屋”。

孩子们的境遇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能通过上海各级团组织的支持,收获一个能尽力为其托底的“社工朋友”。

十余年帮扶,更像“家人”

2024年,张彭婉听说“追光小屋”项目后,跑到了小玉家里。小玉和80多岁的外公住在一间一居室里,与另一户人家共用厨房和卫生间。她的学习空间,是家里的阳台。张彭婉与外公敲定,改造约在小玉中考结束以后进行。

但在改造前清理杂物,却成了一道难题。小玉年纪小、学业忙,外公体弱,祖孙俩连收拾杂物都困难。张彭婉在大热天跟同事一起借来两辆小推车,顶着烈日往返多次,把杂物搬到街道团工委协调的空置场所。

张彭婉为小玉做的,不只是改造小屋这件事。孩子考试失利大哭,张彭婉第一时间帮助她分析考卷、重新制订学习方案;学校家长群里,张彭婉的身份是“小玉家长”;开家长会时,张彭婉总是把笔记本记得“噗噗满”。

“如果英语分数能上去一点,全年级排名就能进前二十。”她对孩子的鼓励,总是能精准说到要害。社工,就像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道光,带着她走向希望。

“追光小屋”项目不只是一项硬件改造工程,其背后是一整套已经摸索运作了20余年的上海市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体系,这套体系从发现困境青少年,到服务困境青少年,再到定期跟踪、回访,调整服务策略,能在整体上形成一个为困境青少年“托底”的闭环。

上海长宁区的困境少年小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被基层团组织和青少年事务社工长期关注。在“追光小屋”改造活动中,街道团工委书记带着社工范成源、施工方、居委会青年干事一起到小明家里开沟通会,群策群力帮他定制改造方案。讨论的细节具体到颜料涂什么颜色、写字台放哪里、书柜想放哪些装饰品等。改造完成后,范成源还邀请小明和母亲参加亲子沟通小组活动,团组织联系爱心企业为小明家提供物资帮助。

受助少年主动走上演讲台

改变一个孩子,并改善他的原生家庭环境,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改造一间“追光小屋”就能实现的。但青少年事务社工对困境青少年的帮扶,却能在润物无声间激励一个孩子。

生活在上海市奉贤区农村的初中男孩小光,父母离异,母亲失业,生活困难。不久前,他自信地走上了“追光小屋”的讲台,与公众分享自己与社工的故事。如今他正积极备战中考,目标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改造之前,小光的学习、休息空间是在客厅的麻将桌旁。上海奉贤区启贤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王爱红会定期找小光和他母亲聊天,一方面了解孩子的诉求,另一方面与母亲探讨如何与孩子相处。

“追光小屋”设计改造时,王爱红特地提出给小光安装双层隔音玻璃门,让他可以在客厅静心学习和睡觉。后来小光常常能考年级第一名,还当上了学校的大队长,谈吐举止充满自信。

王爱红说,改变其实从小光初一那会儿就开始了。当时街道团工委组织的爱心暑托班需要志愿者,王爱红就找到了腼腆内向的小光。他负责协助老师组织小学生做手工、维持秩序。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帮助别人、融入社会的喜悦,后来每个寒暑假他都主动去当寒托班、暑托班的志愿者,“困境中有人为我点灯,我也想成为光,照亮他人。”

在上海青浦,年龄稍大一些的小雨,今年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学的社工专业。她从16岁开始便成了孤儿,是团组织、社工和爱心企业的支持带她走出困境。如今,18岁的她在一家社会组织实习,每天的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困境儿童,“我觉得平静且充实。我被爱过,也要去爱别人,要好好生活下去。”

一边装修,一边做“危机干预”

徐汇区的青少年事务社工李逸铭在“追光小屋”改造工作中,进行了一场“危机干预”。当时,小屋设计工作刚刚开始,设计师要上门测量房屋。李逸铭却在这时接到了小屋帮扶对象庆庆母亲的电话,“孩子有自残行为,能不能来看看?”

庆庆正值青春期,竟用剪刀刺伤手掌缓解压力,被继父制止。李逸铭往他身边一坐,慢慢通过聊天引导他换个角度看问题,鼓励他多出去社交。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开始向社工倾诉自己的困扰和压力。

随后,李逸铭带他参加了街道团工委举办的“周末半日营”活动。在一次植物园的实践活动中,庆庆负责带领小朋友们参观学习。活动结束后,他小心翼翼地问:“下次有这种活动,能不能继续叫我参加?”

几次社区活动参加下来,庆庆重拾了自信,学习成绩从班级中游偏下提升至班级第五,还当上了化学课代表。周末他还会主动辅导妹妹数学、英语。

在上海普陀区,初三男生小晨今年以总分710.5分、数学满分的成绩考进了理想中学。与社工、居委会阿姨们一起观看九三阅兵时,他激动地说:“将来我要投身国防事业,守护国家,守护万家灯火。”

小晨幼年丧母,从小跟着外公外婆生活,但两年前老两口相继离世,父亲再婚无暇顾及他,只能让奶奶从东北过来照顾他。街道团工委特意安排资深社工帮助小晨,也是在那时,社工蒋雯冰出现在他的生活里。

从一开始“问三句答一句”,到后来有啥心事都告诉社工,小晨找到了一个可以与自己沟通的好伙伴。“奶奶做的菜,就算不爱吃,他也不敢说;奶奶刷手机声音大,影响他写作业,他也不敢说,生怕给奶奶带去麻烦。”蒋雯冰在听说有“追光小屋”项目后,第一个就想到了小晨,“他需要一个真正属于他的空间。”

那时,小晨成绩中等,与刚来上海的奶奶之间又有隔阂。蒋雯冰一方面教奶奶做上海菜,另一方面帮助小晨对接公益助学资源,同时还要跟进小屋装修进度。小晨的成绩一天比一天进步,最终考取了高分。

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高中生,课后还会给同学讲数学题。他在日记里写道:“以前我以为,我永远是个没人懂的孩子,直到‘追光小屋’给了我温暖,蒋老师给了我陪伴,我才知道,我也可以发光。以后,我想做更多人的光。”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