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填报志愿?怎么填报?
考生和家长除了需要了解这些信息外
还要防止在高考放榜期间被骗
名校没上成,被骗73万
高考结束后,不少学生、家长都开始忙着打听各大高校招生情况,为填报志愿做准备。此时如果有人言之凿凿地告诉你花钱就可以包上名校,你会信吗?
考试结束后某天,家长李莎(化名)在浏览名校信息时,看见一家教育咨询公司网页宣称可以帮助考生顺利进入知名学府,并承诺如果考生升学不成功,将退回全部费用。
李莎便与该公司客服取得联系,客服称他现在有一个国内某知名公安大学的定向报考提前批录取名额,李莎毫不犹豫向其个人账户转账58万元。不久后,客服又说可以帮李莎的小女儿申请就读广东省某知名中学,中介服务费预收15万元,事成后收全款30万元,事情办不成退全款。于是李莎又支付了15万元至客服账户。
至此,李莎已先后向该客服转账共计73万元。结果,李莎两个孩子升学的事情无一落实。她多次发微信、打电话要求客服退钱,客服先是搪塞推诿,后拒接电话。当李莎找到该教育咨询公司时,却发现已是人去楼空。
对考生和家长而言
进入一所理想高校就读
可谓全家的头等大事
为此一些家长不惜付出高额代价
一不小心就容易落入骗子的陷阱
常见的高考骗局
一、“我,内部有人”
个人信息的泄露,使得不法分子通过电话向广大考生家长进行诈骗,编造可以“内部调剂”“低分跳档”或有关系“拿到内部招生指标”等理由,吸引低分考生“走偏门”。
声称不用看分数花钱就能搞定,或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收取高额“定向录取费”。
警方提醒:
1.高考分数只有一个,未达到分数线一定无法录取。在正规流程下,分数未达到分数线无法提档。2.如有补录,各地高招办会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会以打电话的形式告知家长。
二、“我,可以提前查分数、录取信息”
不法分子向考生、家长们群发短信,谎称可以查分并在短信中留有网页链接。一旦点击该链接,手机就会中木马病毒,手机内的通讯录、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信息会被窃取。
不法分子还会通过手机、网络发布虚假录取信息,甚至直接向考生邮寄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录取费”等打入指定银行账户。面对送上门的“意外之喜”,部分考生和家长没能保持冷静,不知不觉走入不法分子的“套路”。
警方提醒:1.高考查分、填报志愿应通过官方公布的正规途径操作,谨防误入不法分子制作的虚假网站或APP。
2.考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应通过正规招生官方网站查询核实。
3.考生号、姓名等重要信息,不要轻易泄露或晒到网上,也不要打包卖给第三人,第三人可能通过电信诈骗或者发送广告的方式来侵害用户的个人隐私权。
三、“我,黑客,可以更改分数”
每年高考后,几乎都会有考生和家长经熟人介绍或网上获悉,得以认识能通过“黑客”进入高招办系统的高人。高人声称可以修改高考成绩,同时索要高价“服务费”。
警方提醒:
1.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是行不通的。因为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2.考生成绩发布前都做了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通过网络公布后,考试院会对网上信息进行监控匹配,网站均设立严密的防黑客病毒攻击系统。
四、“我,有学校,随时录取”
一些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机构,通过起一些“高大上”的校名(往往都是“中”字头,如“中国民航学院”“中国信息科技学院”等),并宣称“不需要高考分数,可以直接拿本科学历”,甚至“直接向考生邮寄录取通知书”。
考生到学校后,确实会发现全都是大学该有的配置,但在交完高额学费并浪费了三四年大好青春时光后,才发现自己受骗,那时已无法挽回。
警方提醒:应通过教育部网站等正规渠道核实学校真实水平,问清学校是否存在,学校文凭是否被国家承认,或前往学校实地考察后再做决定,千万不要掉进这些“野鸡”大学的陷阱。
来源:搜狐教育
编辑: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