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学习教育 >教育动态

河南一中学组织学生砸手机,合情不合法?专家:不能突破尊重底线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1-04-14 09:56:26  点击:

近日,河南信阳一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砸手机的话题登上热搜。网友发布的视频中,学生依次走上升旗台,拿起小锤子砸手机。校长回应称,就砸了2个学生的手机(家长的旧手机)。

引争议,合情不合法?

相关新闻引起舆论热议,有人支持校方的强硬态度,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也有人质疑,此举是否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家长为孩子配备手机,可能处于学生安全的考虑,以便有什么事情出现时可以及时联系,这里不排除有些孩子确实需要利用手机搜集一些学习材料,但是,由于现在手机上的应用五花八门,诱惑性大,不要说自制力缺乏的学生,就连一些成年人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而一些学生,有了手机,上课偷着玩,下课接着玩,晚上不睡觉还要玩,晚上精神抖擞,白天哈欠连天,也因此荒废了学业,损坏了身体健康。

支持者认为,手机进校园屡禁不止,砸手机实属无奈之举,此举确实从外界约束了学生。批评者认为,砸手机和支持砸手机的人,缺乏法治意识。这种方式属于典型的削足适履、因噎废食。

手机进校园,屡禁不止

其实,为起到警示作用而毁坏学生手机在国内初高中并非第一次。此前,山西原平市范亭中学曾将带入校园的手机立即摔坏或抛入水桶、安徽淮南凤台古城中学公开砸学生手机……几乎每年,都有手机“死”于学校的铁锤之下。

抓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202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要把学校作为信息管理的一片净土,还学校安静的读书氛围。虽然在政策层面上,手机基本上被校园“封杀”,但在通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和手机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重要课题。

专家:不能突破尊重底线

对于网友“学校此举侵犯了学生财产权”的质疑,北京德翔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律协民法专委会副主任安翔表示,“有这个嫌疑,我认为学生和家长很难自愿接受这样的方式,很可能只是碍于学校的要求勉为其难地接受。”“砸手机这样较为粗暴的举动,只是展示了一种极端,是在宣扬极端的解决方式,这种行为传递给学生的并不是值得宣扬的价值取向。”

“为起到警告示范作用而当众砸毁手机,这不是第一次,但从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他认为,学校采取这种处理方式处理问题,是一种“反教育”的表现,当众销毁手机无论其方式和过程经过怎样的“精心设计”,暴露出来的依然是教育上的急功近利、简单粗暴,在“工具”意义上是有效的,而在“育人”目标的实现上带来的更多是伤害。

专家认为,当众销毁手机这种做法可能对解决眼下学生偷偷玩手机的问题有效,可能对迫使学生专注学业、提高成绩有效,可能对扭转孩子对家长和老师要求不服从的状况有效,但是,这种做法对培养一个健全的人不会有效。

对于被要求目睹整个过程的其他学生来说,在储朝晖看来,他们受到的是“尊严不重要”的教育,传递出的是“人的尊严可以被如此无视”的错误导向。这可能导致在场的几千名学生,在面对别人尊严受到伤害的情形下采取选边站的漠视态度,这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产生错误的影响。

学生违规,自然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但这种批评教育不能突破一些底线,而且销毁学生手机涉嫌侵犯他人财产。以涉嫌违法的手段解决学生违反校规的问题,轻重颠倒。

来源: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