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未必哪个比哪个傻得了多少?”是我们在生活中因为思维反应慢吃亏后的一句口头禅,意思是说,遇到问题最多我比别人反应慢那么一点点,即“慢半拍”,然后我也会反应过来,知道事情该怎么处理,你坑我没有?这是典型的“阿Q式的精神胜利”!
生活或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机会稍纵即逝,错过了就再也无法挽回造成的损失。比如,在旧社会,有一个人为了安葬妻子,借了放高利贷者的钱,无法按时还上,放高利贷者趁火打劫,便想趁机霸占他的女儿。放高利贷者假惺惺地对他说:“我知道你没有钱还债,给你提供一个机会,我在口袋里放一颗黑石子和一颗白石子,假如你的女儿摸到白石子,你我的债务一笔勾销,假如摸到黑石子,你就得拿女儿抵债。”他的女儿眼尖,一眼就看到放高利贷者放入口袋的是两颗黑石子。女孩想,揭穿了放高利贷者的鬼把戏,自己的父亲又无钱还债;违心去摸吧,肯定不会摸出白石子,只能受到放高利贷者的凌辱。怎么办呢?面对自己几乎“不可能”改变的命运,她忽然灵机一动,对放高利贷者说:“你说话可得算数,我如果摸出白石子,这笔账可得一笔勾销。”说完她从口袋里摸出一颗石子使劲往河里一扔,然后把口袋里剩下的黑石子倒在放高利贷者的手心,说:“剩下的这颗是黑石子,说明我刚才摸出的是白石子。”放高利贷者无言以对,只好哑吧吃黄连,让这笔高利贷一笔勾销。假如这个穷人家的女孩思维反应“慢半拍”,不能当场解决问题,等过了一会或离开了当时的特定环境,才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找放高利贷者,自己早就沦为了被放高利贷者凌辱的对象,还有救吗,事情还有挽回的可能吗?没有!
在科技上也一样。原子反应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1945年,美国第一个爆炸成功原子弹,1952年,美国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爆炸花了7年的时间。1964年,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我国氢弹爆炸是在1967年,从原子弹到氢弹爆炸共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在相关设备和技术均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为什么我国在研究速度上超越了美国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邓稼先、于敏这两个人思维反应快,我国研制氢弹的窍门是由他俩想出来的。假如不是邓稼先、于敏这两个人思维反应“快半拍”,我国在研究速度上就会落后于美国。
在战场上,有时候决定战争胜负的时间是以分秒计算的。
教育,不仅要培养孩子的思维方法,还要培养孩子的思维反应速度,遇到问题不能总是思维反应“慢半拍”。这个问题在我国的教育中过去是一个一直被忽略的问题,创新教育(包括科技教育,下同)不仅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更要担起培养孩子思维反应“快半拍”的责任。
科技在进步,面对一日千里的科技,需要孩子思维反应“快半拍”。高考制度改革,大语文时代到来,原来参加高考做数学卷子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2000多字,以后的题面阅读量也许会有5000多字甚至更多,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有时间做完。也需要孩子思维反应“快半拍”。自主招生“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对拟认可的赛事证书,要以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为主。”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不劳而获,好的名次就会主动、自觉、微笑着向孩子们走来吗?孩子要取得较好的综合成绩和学科成绩,也需要孩子思维反应“快半拍”。
时代已经把培养孩子思维反应“快半拍”推到了风口浪尖。用“学校成绩表示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学优生提前完成答卷坐在凳子上仔细检查是在效仿思维反应“慢半拍”,是向思维反应“慢半拍”学习和看齐。培养孩子思维反应“快半拍”的方法是“定时不定量,定量不定时”地完成作业或考试。这个问题即使学校不重视,不抓,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孩子主动地这样去做。
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