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学习教育 >教育动态

博士执教中小学,究竟哪里不一样?本报记者走访多所名校还原他们的执教生涯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21-11-18 09:26:46  点击:

每到招聘季来临,博士应聘到中小学当教师的新闻总会冲上热搜,热度不减。一个客观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正加入到中小学教师队伍,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博士研究生。

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对于这个高学历群体意味着什么?在成为一名仁师的路上,他们又会经历哪些心路历程?作为一名教师,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如何?走上教师岗位,学校又为他们提供哪些一展才华的舞台……本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博士教师这一群体。

记者观察

中小学是让博士教师龙腾虎跃的地方

博士到中小学当教师是不是大材小用?很多人难免会有这样的疑问。

武迪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是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算机科学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看看武迪老师的课表,不得不惊叹于她的研究能力:入职以来,她开设了多门人工智能的前沿课程,包括人工智能与心智的生物学、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无人驾驶等。

武迪开设的这些课,有些是自主研发的,也有一些是和学校其他博士教师一起跨学科开发的。本学期,武迪和生物教师和渊开设了一门人工智能﹢脑科学的基础研究课。从生物学角度看人工智能算法,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看认知神经科学,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心智社会。

“ 博士做中学老师,最核心的工作是上课,要让博士龙腾虎跃,就要让他们能够发挥所长地上课,这些课可能需要超越传统的常规课。这需要有相关课程体系和平台的支持,学校给了我们极大的自由度。我很感激。”武迪说。

孙淑松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是一位有着11年教龄的博士教师,2011年入职北京一零一中,如今已经是北京市骨干教师、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多年后,回忆起当初的选择,孙淑松说, 中学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方沃土

“我的本硕博学习的都是历史学,研究生时期研究近代中国史,博士时期研究晚清政治,可以说研究的问题越来越聚焦。但是中学历史课要求研究世界史、中国史,无形中扩大了广度。入职以来,我没有课的时候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查阅史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孙淑松说。

在孙老师看来,博士来中学后要将学科的前沿成果转化到教学中,这种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教学实践研究也十分有意义。

一次,课堂上一个同学的提问引发了孙老师的研究。

“武器是没有阶级属性的,但是为什么是资产阶级用火药武器对付封建主,而封建主不能反过来对付资产阶级呢?他查阅了很多资料,弄明白了缘由。之后,他撰写了一篇题为《中世纪欧洲封建主为何不使用火药武器?》的论文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上。

如今,孙淑松老师已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国教师》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图书10部,主持、参与国家、北京市和海淀区课题4项。

上课带班比预想的挑战更大

郭老师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数学老师,刚刚博士毕业的她承担了初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初中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但怎么让学生学会,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郭老师的这一担忧也正是很多博士成为教师后需要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教书育人。

“教书是一项非常需要经验的工作,面对一个问题,新教师和成熟型教师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新教师上课时特别容易陷入自我满足,却不太关注学生的吸收和反馈。”孙淑松的经验是,多从老教师那里“取经”,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不仅要学老教师课堂的教学经验,更要关注班主任带班的育人经验。

武迪也认为博士在中学当老师,比预想的要困难,因为除了上课、指导学生活动,很多博士教师也要做班主任,这项工作所需要的付出是巨大的,当然精神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是无与伦比的。

2013年, 李慧慧在北京师范大学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来到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成为一名历史教师和课程研究员。如今她已成为学校教科研部主任,北京市骨干教师。

回忆初次踏上讲台时的情景,李慧慧坦言自己也经历过困惑,才逐步找到了教师的专业自信。“ 新入职教师岗位的博士首先应当进行思维的转换,从学术研究转变为教育研究,把研究学生和研究教学作为自己的课题。随后,还需要用两三年的时间打牢课堂教学基本功,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通过课堂教出来。”李慧慧说。

一零一中陈德收副校长表示

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科学又艺术。 高学历老师不等同于高质量教师,在探索将高学历优势发展为育人优势的道路上,学校将给予优秀人才更多友善氛围和成长支持。

谢立是物理学科博士,现在就职于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他认为只有博士学历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还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 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实验室的瓶瓶罐罐或尖端仪器,因此教育事业还需要投入爱心、热情和耐心。

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李欣介绍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学校实施了为期三年的“青蓝”工程计划。在校内,为每名博士教师配备一个教学专业师傅、一个行政管理师傅。此外,以青年硕博论坛为平台,每一阶段设立一个主题进行研究。

博士教师为学校发展带来新气象

今年教师节,广渠门中学正式成立了由11位博士教师组成的“领军联盟”,意在进一步发挥高学历、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群体的引领带动作用。 领军联盟的11位博士教师不仅每人都设立了教科研课题,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博士姐姐带你看世界”的讲座专栏,从中学生能够理解的角度,对社会热点进行讲授和解读。

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认为

博士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善于把所学转换为所用,再将对实践的思考转化为学术成果,对教师队伍有着很好的引领作用。随着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校在尖端人才的培养中势必需要打造一支能够带着问题意识,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具有强大的问题破解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在李志伟看来,学校应当为博士教师群体创造发展的平台。成立“领军联盟”后,她会定期与博士教师们座谈,了解课题进展,以及开展课题存在哪些困难需要获得支持。在她看来,这样的机制让学校的博士教师群体有了更多互相切磋、碰撞的机会,在教育教学上能够更好地进行跨学科合作,为学校带来了不少极具启发性的新探索。

这种良好的学校的教育生态,也令李慧慧和博士同事们由衷体会到职业幸福感。“惜才、爱才氛围一旦形成,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就都会想到博士教师。虽然这种氛围可能会让新入职的博士教师感觉到一些压力,但压力也是动力、机会和信任。教育领域的工作无论‘台前’和‘幕后’都是相通的。更多地去参与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能帮助博士教师们迅速找到归属感,感受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对于那些新入职的博士教师,李慧慧也给出自己的建议。

武迪认为,博士在中学做老师,需要开放合作创新的环境,允许博士们尝试新的课程、新的想法。需要中学与大学的支持鼓励,让博士作为重要的中间桥梁,促进大学与中学保持密切交流。“总结来说,就是‘牵手’中学与大学,放手给博士教师一些成长、实践、创新的自由度。”

“ 博士教师的加入,起到了一种鲶鱼效应,打破了过去经验主义的平衡。研究型、学术型教师的增多,为学校带来了新的气象。”李欣说。

2018年,朝阳区将教育系统的108名博士教师与专家级教师一对一结成互促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博研苑”。北京中学政治老师余国志就是加入“博研苑”首批博士教师之一。做了七年的高校教师,再来中学教书,余国志并不觉得亏。“ 教育越往前端越重要,教师不但要在学习知识方面授人以渔,更要注重孩子品德和习惯的培养。”余国志说。

教师讲述

我为什么当老师

回忆起做教师的机缘,武迪想起了自己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交换学习的一件事。

201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武迪和同实验室的哈佛大学博士后Christopher Barsi 一起做研究项目。这位哈佛学生说博士后出站以后,要去一所叫Phillips Exeter的高中当老师。

“当时我就惊呆了,他的学术做得非常好,发了多篇Nature和Science文章。于是我默默地调研了这所位于美国东北部的高中,发现这所高中的不少老师都是来自哈耶普斯麻的博士,学校培养的许多学生后来成了各行业的领袖人物。他说在这样的中学,老师是可以因材施教,带着学生做前沿研究做创新的。他的话颠覆了我对顶尖中学教师的认识,那时候我就开始想,咱们中国呢?”

后来,武迪参加了人大附中2012年的清华招聘会,最终,加入人大附中,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

今年生日,孙淑松收到了别具一格的生日礼物。一大早打开微信,立刻被自己的头像刷屏了,原来同学们统一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更换成孙老师的头像,并配上了整齐的祝福:“松松放心飞、松果永相随。”“守护天下最好的松松”。这场“有组织、有预谋”的生日“贺电”,让他直呼:“真是被感动到了!”

生日感动

“当时的那份感动和满足感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我从心底里更加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我们要用做事业的心来经营,苦心孤诣地做好教书育人的事业。”孙淑松说。

专家观点

桑国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具有博士学位的一线教师,往往在基础教育学校承担与创新人才培养有关的工作;但无论从事哪一种工作,博士教师都需要积极主动深入课堂教学一线,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学科教学能力。

博士教师在入职前或职中应该接受教师教育类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力、教学力。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这可能涉及到国家教师资格制度的迭代升级。目前,教师资格制度对于教师队伍的专业性规定还有待提升和加强。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应该有一些在学校实习实践的经历。从国际教师教育政策和实践来看,这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