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答、滴答……墙上的钟表声音格外清脆,偌大的“考场”里只有一名考生。寒假前,这场安排在南京市某医院的期末考试已经持续了两个小时,但监考老师依旧耐心地等待着考生郭蓉(化名)完成第三门考试。
因为父亲重病住院需要照顾,离开校园的郭蓉并没有错过考试。这是一场跨越两座城市的“爱心送考”,也是一场“温暖接力”。
这两年,对就读于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的郭蓉来说,命运跌入谷底。年纪轻轻的她,先后经历父亲患癌、母亲离世等一系列重大变故。那一段时间,21岁的她常常以泪洗面。
但就在郭蓉几乎绝望的日子里,母校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给了她很多关怀。
即将到来的专转本升学,对于郭蓉来说非常重要。大家担心家庭变故影响她的成绩,轮流照顾她的生活,并组团帮她复习迎考。
一根根火柴照亮了小郭的星空。在大家心贴心、手把手的帮扶下,小郭擦干了眼泪,一边照顾生病的父亲,一边坚持准备专转本考试。同时,自己还挤时间在外兼职,赚取生活费。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6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但对于一个小姑娘来说,一边照顾重病父亲,一边完成学业并不轻松。刚入学时,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团委负责人徐飞就悄悄关注了这个懂事的小姑娘。在得知她的真实情况后,徐飞帮她争取到了助学金。
“进入大学后,女儿的心情明显开朗了很多。”父亲感受到了她的变化。经过20多次化疗,老郭的病情逐渐稳定了下来。
原本以为一切都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天有不测风云。2023年12月下旬,老郭病情突然加重,转入医院接受治疗。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小郭只能请假前往南京陪护。
“正好赶上期末考试,复习时间很少。”眼看着各门科目考试的时间都越来越近,郭蓉无奈只能向学院提出缓考申请。
辅导员胡浩楠介绍,以往也有缓考先例,但郭蓉下一学期课程较多、课业较重,加上需要缓考的科目也相对较多,压力会比较大。“如果这学期能够让她尽量多考几门,下学期也能够减轻很多负担。”
在他的争取下,学院开展了一场远程接力。上课时,远程视频同步连线,备考时,大家把资料整理后,发给她一同学习。
临近寒假,老郭的病情有所好转,郭蓉恢复了一些精力。经过询问和沟通,学院决定安排两名老师将考场“送”到南京,帮助她完成剩余3门科目的考试。
“小郭的考试时间、内容、科目顺序等与其他考生完全同步。”学院党委书记刘长平介绍说,为了保证公平,尽管只有一名考生,我们也同样配备两名老师监考,符合考试的规范。
1月16日上午8点30分,郭蓉参加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科目考试。
10点30分,考试结束。监考老师收卷、将试卷放入材料袋。考试结束后,她异常激动,“幸好照顾父亲的同时也没落下学习,感觉考得还可以。”
最终,在学校的帮助下,她完成了3门科目的考试。在完成全部考试后,老师们前往医院看望了老郭。
学院也从党费中拨付了一份特殊的“党员爱心基金”,鼓励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帮助他们共渡难关。
“寒冷的冬天里总有暖阳照我前行。”郭蓉说,尽管这些年遇到一些困难,但她前行的每一步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和陪伴。回顾过往,路总是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原本觉得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最后都扛过来了。”
“这是一场爱与被爱相互温暖的拥抱。”扬州大学副校长蔡颖蔚说,小郭在逆境中的坚强和善良感动了大家,师生们的陪伴和接力温暖了小郭一家。这种正能量相互激荡的磁场也会感染更多人在凡人善举中点亮道德的星空。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