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是聊城市非遗项目最多、保护最完整、类型最丰富的镇街,现有非遗文化基地5处,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项,市级11项,区级21项。依托自身的“非遗”厚家底儿,丰富“非遗”内涵、拓展“非遗”外延,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延续、在发展中创新,最终探索出“非遗+”的产业化,演绎了由指尖上的“传承”到“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通过多次组织外出学习、召开传承人座谈会、邀请专家研讨,最终形成了“党建引领、文化铸魂、非遗赋能”的工作思路,开创“以政府为推手,以企业为主体、以文化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非遗发展新模式,不断擦亮“非遗”党建底色,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我们多次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开展非遗文化资源普查,挖掘现存完好和即将失传的文化技艺,先后共搜集民歌、传统技艺、民间故事等方面线索100多条,整理出《道口铺非遗集锦》。
内向发力,善用本地特色活动。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依托辖区自有的东昌木板年画、东昌毛笔等丰富的非遗项目,组织开展了“非遗在社区”“非遗喜鹊飞进课堂”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技艺,激发了群众热爱民族传统文化之情。同时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非遗文化艺术节,通过非遗节目展演、产品展示展销、视频展播等形式,让更多的群众体会非遗风采、感受非遗魅力,不断增强本地“非遗”的美誉度。
向外拓展,善用各方非遗舞台。组织、鼓励辖区内非遗项目积极参加各级文化系统主办的重大活动,让非遗“走出去”,进一步向外扩大“非遗”的影响力。
云上提质,善用网络平台力量。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宽推介路径,以公众号、MV、微电影、快闪视频等文字、视频的形式,进行宣传推介,让一件件精美的非遗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促进非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提升道口铺非遗品牌的知名度。
“非遗+文旅”,让非遗更聚人气。就非遗而言,通过“非遗+文旅”,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活力,进一步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落到实处,实现“1+1>2”,让非遗“活”起来带动“火”起来。一方面以“非遗+旅游”“非遗+文创”“非遗+研学”等模式,打造了集红色教育、民俗旅游、非遗传承、农耕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和非遗基地。 另一方面,依托道口铺街道“三同”教育等实践基地,将非遗文化与党员干部教育、中小学生实践教育融合起来,接待各类人员5.5万人次,开展研学、采风活动350余次。
“非遗+电商”,让非遗更聚活力。将“非遗+电商”有机融合,成立了党工委领办,各村合作社为成员的联合社,下设“乐道电商服务有限公司”,同时高标准打造电商基地,与非遗企业探索建立“联合社+电商+非遗”模式。2022年,道口铺搭建了8个非遗文化产业电商平台,年成交额达800万元。东昌铜铸雕刻就搭上了电商直播的时代快车。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真正做到了名利双收。
现阶段,道口铺街道正在紧锣密鼓地打造“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聚集区,强强联合,组建非遗项目组织,充分发挥非遗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搭建起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村民就业增收的新平台,走出了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道口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