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寺街道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西北角,属城市与乡村交界位置。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探索城乡融合治理新路子,闫寺街道以信用体系建设为依托,以新时代美德为引领,创新“美德+信用”新模式,推动美德与信用互促融合,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一)以“美德”为引领,促进居民素质整体提升
打扫环境卫生、捡到东西及时上交、看到老人遇到困难伸出援手……一件件小事是“内化于心”的美德“外化于行”,是新时代美德的有力彰显。街道群众自发组织起包含清洁、治安、维修、宣讲、矛盾调节和社会救助等十余支志愿服务队,登记在册的志愿者约200人,积极调动群众参与居住环境提升、安全巡查、爱心义剪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开展活动次数约800次,服务人数超2万人。积极选树“美德”先锋、“信义之星”“好婆婆、好媳妇”等优秀典型,加大礼遇和宣传力度,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崇德向善,让“美德”蔚然成风。
(二)以“信用”为抓手,约束居民行为合理规范。
以街道为主线,各新村(社区)各成分支,成立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信息采集员,构建起上下协同、多点横向联动的全方位组织架构。强化过程管理,建立起“组织领导-活动开展-汇集记录-公开评审-奖惩运用”实施全过程管理。建立信用档案,实行清单式赋分、积分制管理,把信用管理的“软约束”变成社会治理的“硬抓手”。优化治理效能,立足城区和乡村现实情况,将196项具体行为逐一列出清单、量化赋分。为每户居民整理形成家庭专属的“信用二维码”,通过微信一扫就能得知这个家庭的积分情况和信义等级,在群众中形成赶超、争先的良好氛围也方便后续对群众的分类服务。
(三)“美德”与“信用”充分融合,展现基层治理新模式
依据辖区现实情况,针对性出台激励嘉许办法,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制定信义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设立“红黄榜”,每月对信义积分进行公示,警示、激励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立街道、行政村、网格村三级通兑的“美德超市”,积分兑换超市设在村大队部或小区内,超市内包含米面油、毛巾香皂等日常用品,便于群众用积分直接兑换,如是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保质期较短的食品,可兑换购物券,随后到超市进行采购,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对“美德+信用”体系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创新性盘活辖区资源,对闲置的边角地块进行翻新修整,打造“‘美德信用’积分菜园”,对于信用积分较高的居民,可凭积分兑换相应地块使用权,曾经的“片荒”逐步演变成了整个街道的亮点,美观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加。根据群众现实需求,设立“信用小院”,兼具积分兑换、民主议事、便民服务等功能,以议事协商的形式,展示出群策群力的优势,大幅度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新活力。
“不要工钱,要积分”已成为闫寺街道响亮的口号,群众充分参与小区管理、村庄治理,有效激发群众自治热情,走出一条可操作、可执行、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开创群众参与、群众建设、协同共治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