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碗里面主要要装中国的粮食。”9月23日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致敬每一个辛勤劳作的人!愿每一份耕耘,都有收获! 来源:人民日报 ...
发布:2022-09-23阅读:
刚刚结束高标准良田的考察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许为钢又赶回河南省农科院的温室,他放心不下实验室里生长着的小麦。从事小麦育种工作40年,带领团队育成的小麦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
发布:2022-09-23阅读:
“开镰啦!” 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5台收割机驶入稻田,开足马力,连稻穗带秸秆一股脑“吞”进肚里,切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等多项作业,一气呵成。 看着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金黄的稻谷籽...
发布:2022-09-23阅读:
“现在你们才去赶冬天在海南过春节的时尚,我已经这样过了50多年啦!”提起“南繁”的苦和累,玉米育种专家、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名誉院长程相文这样打趣道。育种近60年,程相文往返鹤壁、海南,走过的路程...
发布:2022-09-23阅读:
“世上的花儿千千万,棉花是最美的那朵花。”说起棉花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郭三堆总有说不完的话。“棉花全身都是宝,能产出纤维、油料、高蛋白,是纺织、化工原料和重要战略物资。”从...
发布:2022-09-23阅读: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初秋微风掠过闽中丘陵,一股香甜的稻谷味儿扑面而来。再生稻品种“内6优7075”试验田里,一场现场测产验收活动正在紧张进行。 田块丈量、收割、水分测量、称重,一系...
发布:2022-09-23阅读:
初秋,距离江苏南京60公里的安徽马鞍山当涂县南京农业大学的试验田,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在绿油油的大豆田中,拨弄茎秆枝叶,查看品种长势,询问科研进度。在他眼中,大豆就是自己的孩子,“60多年...
发布:2022-09-23阅读:
初秋,距离江苏南京60公里的安徽马鞍山当涂县南京农业大学的试验田,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在绿油油的大豆田中,拨弄茎秆枝叶,查看品种长势,询问科研进度。在他眼中,大豆就是自己的孩子,“60多年...
发布:2022-09-23阅读:
“世上的花儿千千万,棉花是最美的那朵花。”说起棉花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郭三堆总有说不完的话。“棉花全身都是宝,能产出纤维、油料、高蛋白,是纺织、化工原料和重要战略物资。”从...
发布:2022-09-23阅读:
来源:中国网 ...
发布:2022-09-2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