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阳光三农 >三农政策

党建领航乡村治理现代化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9-09-02 10:59:42  点击: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基层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主心骨”,扮演着思想引领者、发展带头者、组织协调者、权力监督者等重要角色,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最重要、最核心的领导力量。 

只有始终将党管农村工作原则贯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夯实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培育人才、乡风塑造、生态维护方面的主力军作用,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确保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健康发展。

要下大力气培养治理“能手”

谋发展离不开人才,抓治理更需要“能手”。党的好政策要落实,核心在基层党组织,关键是带头人。实践揭示:凡是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推进顺利的村庄,都有好的带头人和强有力的党支部,软弱涣散村则恰好相反。因此,下大力气、源源不断地为乡村培养大批治理“能手”,就显得至关重要。

第一,要切实做好“留人”的工作。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干部,树立在工作一线培养、考察和识别干部的理念,畅通选任晋升通道,使人才在基层有“奔头”,切实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并重。

第二,要大力培育乡村人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利用农民讲习所等培训平台,加强基层干部培养锻炼,促进干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升。建立完善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模型,对乡村治理急需的依法行政、组织协调、科技富农等能力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第三,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优化监督考核,对基层的考核体系进行梳理调整,设置符合实际的考核指标,体现差异化要求,增加基层群众对考核工作的话语权。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逐步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对在一线工作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适当突破选拔任用条件予以提拔使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第四,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坚持立足本土、吸引外来,解放思想、广开渠道,吸引在乡村治理、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商务营销等各方面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专业型、专家型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来。

抓好乡风文明塑造是关键一环

俗话说:撼山易,易俗难。在我们的治理实践中,也可以看到,无论是乡镇农村还是城市街道,风气正则矛盾少,反之,如果家风、村风、乡风不正,歪风邪气充斥其间,则到处是矛盾纠纷,时不时就会遇到“定时炸弹”。因此,可以说匡正社会风气、塑造乡风文明,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第一,党员干部要带头。良好的党风政风,是淳朴乡风民风的源泉。民风好不好,关键看党风;党风好不好,关键在干部。农村广大党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模范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带头节俭办婚丧事,以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第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乡风文明的主阵地在乡村,主体是农民,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弘扬乡土文化,树立正确的乡风文明价值观,体现农民的尊严与价值。

第三,开展好形势政策教育。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关心的各类问题弄懂吃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引导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逐步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增强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教育引导群众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第四,不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采取“接地气”“聚人心”措施,把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移风易俗等内容约法三章,建立起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全力推动基层社会公序良俗建设。

第五,注重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把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和新兴产业建设结合起来,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建设乡风文明的示范村。总之,要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引导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村精气神,为乡村治理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要带领群众夯实生态基石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不只是乡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兼顾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做到讲生态就是讲党性、讲政治、讲大局,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政绩与民意的关系。

党员干部要带头强化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本领。把生态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知识技能列入党员干部培训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生态发展观,全面倡导绿色政绩观,大力弘扬低碳生活观。确保党性教育与生态保护工作不脱节、双促进,确保党员干部会抓生态、善抓生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执政本领。

要创新发展考核机制,把生态政绩考核进一步凸显出来。要制定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全面涵盖经济、资源、环境、生态、民生等各类指标,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因地制宜制定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等制度措施,严格落实生态环保责任。

要进一步丰富党建内涵,强化组织保障机制。坚持以党建促生态工作理念,探索建立“党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绿色发展的“引领者”,让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第一线争当先锋,把优秀人才会聚到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构筑生态文明建设坚强堡垒。当前,各地基层党组织应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的重点,深入查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把生态管护、生态恢复治理、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责任,抓好生态方面问题整改,同时,通过专题辅导、讲座等形式,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力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乡村治理现代化内涵丰富、任重道远。“党建引领”不是口号,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激活基层社会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关键要素。可以说,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须臾离不开党组织作为主导力量的推动和引领。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