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我们继续跟着李白走亲戚,本期谈艺录我们依旧走访5家,第五十六家叔叔李晔家至第六十家叔叔李贲家。
第五十六家 叔叔李晔家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舍人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这5首诗同样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李白与被贬谪的李晔、贾至同游洞庭湖,作诗记游。李晔已在上篇介绍得十分清楚,不再重复。
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其三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其五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20古近体诗60首中的第45、46、47、48、49首)。
第五十七家 叔叔李明化家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此诗李白天宝十四载(755)夏作于当涂。族叔当涂宰,即李明化,化城寺,据《太平府志》载,在当涂县城内向化桥西礼贤坊,吴孙权时建。唐天宝间寺主升公建清风亭于寺旁西湖上。
安徽当涂清风亭
李明化,约天宝十四载(755)在当涂县(今属安徽)县令任。李白《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云:“今宰陇西李公明化,开物成务,又横其梁而阁之。”此序作于天宝十四载。姑熟即当涂。李白《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诗,为同年之作,“族叔当涂宰”即指李明化。
升公即昇朝,当涂化城寺寺主。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并序》云:“寺主昇朝,闲心古容,英骨秀气。”此铭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又称升公。
在当涂县令中,除李阳冰外,李白还有两位族叔在当涂任职,一位是李有则(见《化城寺大钟铭并序》),此铭及序李白作于天宝六年(747)春,就是应当时的县令族叔李有则之请而作。一位就是这个李明化(见《陪族叔当涂宰(李明化)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对于李有则,李明化,专家们各有不同看法,对《化城寺大钟铭并序》的写作时间也有不同说法,我罗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詹锳认为:“此铭序云:‘白昔忝侍从,备于辞臣。’当是出翰林若干年后作。”
朱金城《略论清人王琦的〈李太白集辑注〉》云:“按《诗经•大雅• 丞民》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国语》云:‘昭明物则以训之,制义庶孚以行之。’可知‘有则’和‘明化’的意义有关。据此可以考定:李有则,字明化,……由此可知《化城寺大钟铭》和《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诗作于天宝十四载前后。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化城寺大钟铭》及《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两诗于天宝二年,这大概是囿于《化城寺大钟铭》有‘天宝之初’这句话的缘故,其实这不过是泛指而已。从天宝十四载说来,天宝五六载也可称作‘天宝之初’,李有则或于此时初次任当涂令。况且文中既称‘天宝之初,鸣琴是邦’,则又知《化城寺大钟铭》必不可能作于天宝二年,我以为黄锡珪《李太白年谱》系于天宝十四载,似较王琦、詹锳合理些。”詹本引之并续批:“明化、有则盖是一人,因系此铭于天宝十四载,可从。”(朱金城文见《中日李白研究论文集》,中国展望出版社。)
安旗云:“此铭以系于天宝七载较妥。而李有则之宰当涂,或在天宝三、四载,亦可谓天宝之初。《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之‘李公明化’,当系另一人。”詹本引之并续批:“按天宝七载李白不在当涂。”
按:自十八世纪下半叶的学者王琦辑注李白诗文《化城寺大钟铭并序》、《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夏日奉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当涂李宰君画赞》,并对诗文中出现的李有则、当涂宰、李明化、李宰君进行考释后,至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詹锳、朱金城、安旗、郁贤皓诸位专家先后提出异说,目前的结论分别是:
(一)各家均认为《宴姑熟亭序》作于天宝十四载。又认为《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中的当涂宰就是《宴姑熟亭序》中的李明化,因而同系于天宝十四载。
(二)有的认为《宴姑熟亭序》中的李明化与《大钟铭》中的李有则为一人,由上述(一)的结论,得出《大钟铭》也作于天宝十四载。(如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和詹本)。
(三)有的认为李明化与李有则为两人,而李有则于“天宝之初”宰当涂,因将《大钟铭》系于天宝七载(如安本)或天宝六载(张才良主编《李白安徽诗文校笺》),
各种不同,这是因为李白的行踪诸问题目前仍在不断考索之中,本没有一致的说法。百家为李白而争鸣,还是来欣赏《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全诗——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
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当暑阴广殿,太阳为裴回。茗酌待幽客,珍盘荐凋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季父拥鸣琴,德声布动雷。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20古近体诗60首中的第60首)。
第五十八家 侄子李中孚家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约为天宝六载(747)春末夏初李白将去金陵时作,前面介绍了李白写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可参看,诗中的这位族侄中孚,即为同一人。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赋诗留岩屏,千载庶不灭。
你是我们李家宗室的佼佼者,仙风道骨如仙鹤神鸾。青天布满群星,悟道之人才能心有明月。你有谢安的风范,你有白足和尚昙始的气质。我在这里住了几夜,全然把干谒之事忘到九霄云外。
与你一起谈佛经,听你演讲佛学精华,就感觉白鹤在雪海飞翔,一派空灵。时时可以感觉到天香满鼻,全心寂静,与万事隔缘。
如此佳景不可多得,转眼就要分别,春风都伤心流泪。我来题一首诗,把它刻在摩崖上,相信千年也不会磨灭。
僧中孚,金陵高座寺僧。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以为《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天宝八载(749)作。又李白《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诗,詹锳以为作于天宝九载(750)。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则谓二诗皆天宝六载 742 作。
高座寺,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南雨花台梅岗。晋永嘉中建,始名甘露寺,西竺僧尸黎密据高座说法,世谓高座道人,葬此,故名。或云晋法师竺道生所居。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21古近体诗36首中的第16首)。
第五十九家 邻居女子家
《咏邻女东窗下海石榴》,此诗詹锳认为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所作,见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安旗等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认为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这首诗中透露出李白对自己邻家少女的深爱,并且和这个女子同居,此女为李白生下一子名为李颇黎,又名天然,李白在兖州置下一批田产,城内东门下的家全部交给这位一起生活的女子打理。
或许因为身份阶层所限,二人没有正式履行婚约,后来此女子是病死还是带着儿子离开,不得而知。但是李白的诗中再也未出现这位女子的身影,而且儿子颇黎也未见李白提起。
这要说到当时的社会风尚,唐代士子,迎娶的妻子最好是名门之女,不然会被人看不起。当时知识分子结婚娶妻,主要是瞄准五大望族:清河、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赵郡、陇西李氏,河南荥阳郑氏,还有太原王氏。如果能与豪门望族攀上亲戚,会对以后的政治发展有很大的助推。李白的第一任妻子许氏,她爷爷做过宰相,属于官宦之家,簪缨之族,对李白来讲,不算辱没门楣,时代风尚如此,重姻亲和仕途的时代氛围下,李白也不能免俗。李白开元二十三年(735)带妻女来到齐鲁,在任城安家。许氏去世,族弟李冽介绍了一位刘姓女子,不理解李白,最终分手。李白长安3年,回到东鲁,大约就和这位女邻居生活在了一起,还有了儿子颇黎。阶层不对等的明显差距,李白无法将之娶为妻子。后来这个美丽的女子和颇黎到底是什么样的结局,没有资料记载,乃至不知所踪。
公元749年,48岁的李白在梁园(今河南开封)迎娶宗氏,家庭生活又发生了一次变化,拥有了第二次正式的婚姻。因为宗氏和许氏一样是官宦人家的子女,所以李白可以娶为妻子,并且正式在诗作中把她们称为内人。
在妻与妾有着明显等级差别,在不同阶层不能通婚的大环境下,这位女子和她所生的儿子没有地位,这是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制度的大环境,我们不能责怪李白无情。男女平等,一夫一妻毕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思维来评价从前的事物,只能是用当时的标准来看待当时的现象。
这位在李白的生命中有过重要意义的梅花一样美丽的东鲁女子,和颇黎一起来到李白的身边,又毫无痕迹地从李白身边消失不见,把无限的惆怅留给了无数喜爱李白的人们。现在国内有些地方姓李的村落把自己称为是颇黎的后代,也就是李白的后代,姑且算作出于对李白的热爱吧。
来看全诗——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24古近体诗65首中的第45首)。
第六十家 叔叔李贲家
《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此诗约作于天宝六载(747)暮春,也有说作于742年,时李白在扬州。诗之前半部分写饯别之地,即瓜洲新河景象,尤其以甘棠之典突出刺史齐澣开扬州运河之德政。后半部分用阮籍叔侄故事,抒离别怆然之情,以暮春乐景衬别离之哀,颇见情意之真切。
扬州瓜洲古渡公园风光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ruì]。
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悦。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惜此林下兴,怆为山阳别。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李贲,事迹不详。按《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下》许王房有李贲,乃高宗李治第4子许王李素节之孙,巴国公李钦古之子,袭巴国公,未知是否此人。唐代有中书舍人、通事舍人、太子中舍人、太子舍人、起居舍人等,亦不知李贲为哪种舍人官职。李白呼之为族叔,不知如何排论。
(此诗见于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25古近体诗90首中的第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