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时令节气与健康(立冬)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0月,新版《传染病消毒规范》国家标准公布,作为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流波表示,这一标准非常重要,不仅是专业人员开展现场消毒工作的依据,也对人们居家消毒有比较好的指导意义。
1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时令节气与健康(立冬)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张流波发言。中青报·中青报记者 余冰玥/摄
张流波介绍,传染病消毒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消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开展,需要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与此同时,居家消毒要保证科学有效,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消毒目的,为什么要消毒。张流波指出,针对不同消毒目的,有不同的消毒方法和要求。
其次,要保证科学有效。张流波指出,要明确哪些地方需要消毒。需要消毒的对象主要是两大块:一是污染的或者可能污染的环境、物品,包括手;二是可能污染后会造成比较严重影响的物品,比如食饮具,婴幼儿的奶瓶。“如果家里有慢性病人,要注意糖尿病人测血糖用的针具消毒。”他说。
第三,在确定消毒对象后,要明确选用哪些消毒方法。张流波表示,食饮具、织物一般通过煮沸消毒或者热力消毒,环境表面一般选用消毒剂擦拭、小范围喷洒。对于冰箱,特别是使用中的冰箱,需要用低温消毒剂。
使用时,要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时长。消毒剂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一定要恰如其分。一般家具表面,用含氯消毒剂200-250mg/L,或者季铵盐消毒剂1000mg/L。消毒达到作用时间,一般是10分钟或20分钟后,用抹布擦干,避免消毒剂残留对物品带来影响。“如果用酒精消毒,浓度70%-80%是最好的。酒精作用快,保留30秒就可以了。”张流波提醒,酒精不能作为空气消毒,如果小范围喷雾,对空气达不到消毒效果;大范围使用,可能有效,但风险极高,因为酒精易燃易爆。
张流波特别强调,消毒应该避免过度,不能随意扩大消毒范围,不能随意增加消毒频次或提高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要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做好防护。“在家配消毒剂的时候,最好戴口罩、手套。如果家里有老人、儿童,或者其他过敏的人员,在做空气消毒或者比较大范围表面消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他们请到室外去,避免接触这些有害因子。”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