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 东昌府新闻网-聊城视音频新闻门户网站

手机网站  |   帮助中心

首页 > 阳光三农 >三农动态

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作者:东昌府新闻网 发表于:2016-12-01 15:11:08  点击:


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立秋吃西瓜、立冬吃饺子,除了这些,你对二十四节气还有哪些了解?二十四节气为啥能申遗成功?

春雨惊春清谷天 /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你会背吗?

节气·

历史由来

古人观察太阳运动

形成“二十四节气”

紫金山天文台负责推算精确到几分几秒

中国“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介绍,古代中国的历法是“阴阳合历”。“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有初一、十五。而二十四节气是“阳历”,是古人根据太阳的周年运动来制定的。“古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的运动、不同的位置,按照太阳的平黄经,每隔15度划一个节气,形成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每次迎来节气都会精确到几分几秒,张旸介绍,这个推算是紫金山天文台做的。“每年的天文年鉴里,专家会根据太阳黄道运动,推算出新一年的历法。”他表示,这是中国古代天文的特殊历法,由此形成了对气候、民俗、生产、生活、精神信仰等一系列体系,是世界独有的文化遗产。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也正是因为这,昨天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200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石阡说春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2014年,三门祭冬、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安仁赶分社被列入该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节气·

还有用吗

春种秋收 农作物生产还是遵循节气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二十四节气对现在生活还有影响吗?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表示,现在的农作物作业仍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

“节气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还是非常准的。现在的农田作物耕种基本上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

他表示,虽然会有一定的出入,但仍在一般范围之内。

二十四节气对于农民来说,是从小就要学的知识,所以相关的农谚、农俗也特别多。

“比如,霜降一齐倒,就是说霜降节气到了,水稻该收了。”王才林举例,还有“莳天种芝麻,梅天种豆子”,就是说,刚进入梅雨时得种芝麻,梅雨旺盛的时候要种豆子。

“立冬”未入冬 节气与南方天气不匹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二十四节气更多跟天气有关,不过对江苏来说,这个节气经常不准。

比如,“立冬”时节,江苏往往没有入冬。而“霜降”时,江苏也还没有落霜。不过,今年“小雪”节气迎小雪,还是让大家惊喜了一把。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江苏位于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本身地域就有差异,再往南到广东一带,差异就更大。”张旸介绍,古人对二十四节气的总结也受到了一定的地域、空间的限制,并不是适用于全国,而是更符合黄河流域的民众生活。

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暖,二十四节气更不“准”了。对于“节气”的更换,江苏的反应总是“慢”一拍,都要往后推迟。因此,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小。

节气·

风俗习惯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老南京人都好这一口

跟节气相关的能想到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吃”了。清明吃青团、立秋吃西瓜,冬至吃饺子还是吃汤圆,每年都要南北大战一次。

老南京人有什么和节气有关的习俗?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露明介绍,腌菜绝对是大家印象中最美味的一道菜,南京人都好这一口。

“小雪时节要腌菜,比如雪里蕻、青菜。过年的时候,腌菜煨骨头汤、炒什锦菜都得用到。到大雪时节,就要腌肉了。”他表示,冬天是农闲时节,天气寒冷正是储存粮食的好时候,腌好了来年就不愁了。

民俗文化、民族信仰都与它有关

其实不仅是吃,“二十四节气”除了是中华民族处理农事生产的准则,也是人民生活、民俗、精神、信仰的准则。“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出国家、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古人对节气很重视,每到节气都要休沐、祭祀。一个月两个节气,对老百姓们来说,是休息的时间、精神放松的时间,会进行很多文化活动。而这其实也是民族信仰的形成。”此次申遗成功,王露明表示,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很大进步。“之前我们一直在争取的是传统大节的申遗,比如端午节、中秋节,而这次‘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古代民俗、传统文化更集中的体现。”

他表示,希望能借这个机会,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节气文化,传承下去。

来源:腾讯网   编辑:刘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