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家畔什刹海
前几天在一个喜爱朗诵的朋友群中,看到有朋友发纳兰的作品,并朗诵给大家听。
我说,读纳兰,最好到什刹海畔醇亲王府宋庆齡故居中的恩波亭子上凭栏临风而诵,因为那曾是纳兰的家,纳兰在那里款待他志同道合的天下朋友。恩波亭原是渌水亭故址上修建,而渌水亭,曾是纳兰和朋友们吟诗唱和的地方,纳兰在这里度过了最美的时光。他爱朋友,朋友们从心里爱他。
原纳兰家中渌水亭址上改建的恩波亭
有很多人喜欢纳兰,他的诗词也能随口背上几首。在手机不离手的今天,可以说网络上任何一个涉及古典诗词的公众号中,纳兰和仓央嘉措永远是排在一二名的作品被推送的人,这也许与他们以痴情闻名于世有关,因为在网络阅读时代,痴情是一个很好的吸引眼球的招牌。像纳兰的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谁念西风独自凉,十年踪迹十年心等,名满天下,非常走红。
但是,这么走红的纳兰,你真的了解他吗?他仅仅是一个以痴情诗词博取眼球的人吗?不是这么单薄。真正的纳兰文化成就非常厚重,他的人生丰富多彩。
2012年9月28日,我买了案头这本杨雨讲述纳兰的《我是人间惆怅客》,在有关谈纳兰的诸多书中,我认为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因为杨雨教授的高度和眼光,她的解读融宏博的叙事与柔婉的抒情于一体,以一个才女的沉潜读书和灵性感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盈的纳兰。今天的谈艺录,就借杨雨教授的《我是人间惆怅客》,来和大家一起看看那个300年前的真实的无比美好的纳兰。
还是先看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中南大学美女教授杨雨的简介:杨雨,1974年出生,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1992年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法语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直升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8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主攻方向为唐宋词研究及批评,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精通法语、英语等数门外国语言。2004年获法国政府资助赴法国进修,主持多项省、部级社科规划课题,获多项省级、校级科研、教学奖励。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已出版《宋词的女性意识》、《传播学视野下的宋词生态》、《网络诗歌论》、《莫道不销魂——杨雨解密李清照》、《侠骨柔情陆放翁——杨雨讲述传奇陆游》、《唐宋名士潇湘情》等著作,发表论文40余篇。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我是人间惆怅客》,根据杨雨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讲座“纳兰心事有谁知”整理增订而成,讲述了她解读的纳兰。本书共分10集,从纳兰的生平,到少年的成长,到幸福的婚姻及爱妻的早逝,再到纳兰与君王、与父亲、与师长的交际,最后到纳兰与朋友们的真挚情谊,与心爱女子的风尘之恋,详细介绍了纳兰的一生,把纳兰这颗耀眼的流星,以灿烂的存在呈现在我们仰望的星空里。
让我们一起来凝视纳兰——
相门公子学究天人
纳兰像
纳兰,全名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从这里可以看出,纳兰的出身非常高贵,连纳兰自己都说出生于“緇尘京国,乌衣门第”。说纳兰是相门公子,因为他的父亲明珠是康熙朝的一代名相,母亲是努儿哈赤的第十二子阿济格的女儿。康熙的的曾祖母孟古格格和纳兰的曾祖父金台什是亲兄妹,所以,和纳兰同岁的康熙,他们是未出五服的表兄弟。
纳兰就出生在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受书香门第潜移默化的熏陶,成长为一位文采风流的翩翩公子。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17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18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非常有才气,当他才19岁的时候,在老师徐乾学的指导下主持编印大型儒家经解丛书——《通志堂经解》,通志堂是纳兰家的书房名,22岁时,这项工作圆满完成,此经解1800多卷,囊括了140种儒家经典,可谓卷帙浩繁,规模宏大,成为后来研究经学的重要史料,为纳兰挣下了“清代第一才士”的大名。梁启超评纳兰为“清初学人第一”,说明纳兰作为一个“学者”,在清初已经达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
至于以词闻名天下的纳兰,其创作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连一向苛刻的王国维都说纳兰的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什么意思?就是在中国文化史上词这种创作形式的文学作品,能和最就成就的宋代词来比的,元明清三代,唯有纳兰一人!
纳兰不仅编撰了巨著《通志堂经解》,还从19岁时就开始撰写《渌水亭杂识》,这部著作除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传统的文学现象作出富有个性的点评,还对西方的天文、历法、农业、军事等科学技术进行介绍,并结合本国国情对此提出“中国化”建议,说明纳兰不是思想封闭的学究,而是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思考,视野宏通的学者。
从梁启超王国维这样的大家口中出来的对纳兰的评价,我们可以体味他在后人心中沉甸甸的分量,更有甚者有人把纳兰和曹雪芹视为清代并列的两座高峰,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学术为红学,研究纳兰的称为兰学,可见纳兰在学术界的重量级地位。
再来看纳兰最著名的文学艺术创作,纳兰诗、词、文各体兼擅,短短31年的生命里,写下347首词,354首诗,赋、序、记、杂文、书信等100多篇。而且,纳兰的书法绘画也非常出色,现在上海博物馆收藏有纳兰的书画作品,由著名作家夏衍先生捐赠。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夏衍捐赠的纳兰书画
夏衍捐赠的这一长卷,囊括了纳兰的29通书简,这些书简,全部为康熙十九年以前所写,为研究纳兰的生活与创作提供了极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从手简中可知,这位清初重要词人还喜欢治印,对篆学有相当精辟的见解。他喜欢笺纸,曾向张纯修索赠佳笺,他自己所用的鸾信笺、鹿鸣笺就是清初套板拱花的佳制。
看,这样的纳兰,是不是学究天人的通才?何况,他那最为著名的词作,已经到了家家争唱的地步!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伟大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布施廓落任安在,说向名场此一时。
这是曹寅作的怀念纳兰的诗,写在他的楝亭诗话里,说明纳兰的词在当时就广为传颂,以至于家家争唱。就是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学堂、旅馆的墙壁上都有人在抄写传播,甚至“孺子知名”,像宋代的柳永一样“凡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曹寅比纳兰小4岁,和纳兰同为康熙御前带刀侍卫,他们是亲密的文友,经常在一起诗词唱和。纳兰随驾康熙南巡时,还到过曹寅金陵的家。康熙三十四年(1695)秋,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时,庐江郡守张纯修来访,曹寅又邀请当时的江宁知府施世纶(即《施公案》中的“施不全”),三人秉烛夜话于楝亭。张纯修即兴作《楝亭夜话图》,然后三人分咏。此时距纳兰去世已经10年了,三人在夜晚的楝树下共同怀念他们的朋友纳兰。
张伯驹捐献给吉林博物馆的《楝亭夜话图》
纳兰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30岁(虚龄31),可谓天妒奇才,让人不胜浩叹。上天收走了他年轻的生命,但他那感人至深的词作,却永远留在中国文化史上,回响在无数人的心口中。
千古伤心词人
既然纳兰的词家家争唱,粉丝无数,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纳兰词的魅力。杨雨把纳兰词的魅力归结为四点:
第一是真情。纳兰的词情感真挚充沛,很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真情”是纳兰词的核心,纳兰处世待人以真情,其词也真情。看这首写给朋友的词,也是纳兰的成名之作,他最有名的写给好友顾贞观的词——
《金缕曲·赠梁汾》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这首词向顾贞观表明了自己对友情的坚定,也向世人表明他的人生态度。有一句词特别关键,“身世悠悠何足问”,因为纳兰的出身太高贵了,本人又是康熙皇帝的大红人,跟那些江湖文人地位上天壤之别,但纳兰只重情感,门第悬殊,身份差异算得了什么?纳兰全不在乎。
纳兰的朋友不是豪门贵族,渌水亭上云集的多是文人志士,甚至落魄革职之人,很多人因为贫困潦倒受到纳兰的慷慨资助。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纳兰愿意自己像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平原君赵胜一样,捧出自己的一颗真心,广交天下朋友。
纳兰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为了营救因科场冤案被流放宁古塔的举人吴兆騫,尽管纳兰和他素不相识,但为了好友顾贞观,重情重义的纳兰,做了最坏的打算,功名富贵都可以不要了,“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让已流放19年的吴兆騫活着回来,居然成了纳半奋斗的唯一目标。要知道,营救吴兆騫的难度太大了。因为科场案是顺治皇帝钦定,让吴兆騫回来就等于否定顺治,作为顺治之子的康熙绝不可能否定自己的父亲。纳兰求到父亲明珠,明珠是当朝宰相,智谋老到,当然知道此事的难度,但因纳兰苦求,终于花了5年的时间用智慧与计谋将吴兆騫营救了出来!不仅如此,为了安顿吴兆騫,纳兰更是将他一家都接到自己府上,让其教弟弟读书,吴兆騫在北京病逝,纳兰安排了他的所有后事,包括照顾他的子女等等。
这就是情深义重的纳兰,平原君一样的公子!他的真诚,信任,热肠,温暖了一大批人,渌水亭成了友谊的象征!
有真情的纳兰,就有充满了真情的纳兰词。
纳兰故居廊畔
第二个魅力是“自然”。纳兰的词自然平易,朗朗上口,看上去没有很多刻意的雕琢,因此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过目不忘。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背纳兰的词,因为那份天然去雕饰的清水芙蓉之美,看一眼就懂得,读一遍就记得。来看几首这样的词: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
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
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
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年事,
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
梦里云归何处寻?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
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
梦也何曾到谢桥。
看,这些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雨一更,星影摇摇欲坠,还睡,还睡,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年事,不知何事萦怀抱,多么平实,多么清新,多么让人看到就懂得就觉得亲切啊。纳兰将自己看到的,心中感受到的,自自然然平平淡淡地表达出来,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才评纳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正是这份自然,使纳兰词真实而动人。
第三个魅力是“追忆”。读纳兰的词,会发现他似乎总是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沉浸在刻骨铭心的追思之中,因此他的词呈现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朦胧美。而他最为人熟知的也正是这些“追忆”词,看看下面这几首大名鼎鼎的词: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
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
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
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
十一年前梦一场。
采桑子
而今才道当时错,
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
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
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
落尽梨花月又西。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
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些追忆词,写得极美极感人,而且这样的词是纳兰词的基本风格,时而描写往事,时而回到现实,自如穿梭,在追忆中带出浓浓的情感。这与纳兰的情感生活有关,纳兰是个多情公子,有过美好的初恋,在情窦初开的少年时代,曾与倾心相许的恋人被迫分离,像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为初恋情人而写。
在丰富的情感中,最让纳兰动情的是与自己的发妻卢氏美好的婚姻生活,卢氏出身于官宦之家,是知书达礼的千金小姐,是能和纳兰进行灵魂交流的知已,纳兰曾把自己夫妻二人比做宋代的李清照和赵明诚这样灵魂上的知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就是借写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恩爱生活来写自己与卢氏这样的一生一代一双人。啊,昨夜夫妻二人因为猜一段书中的文字,猜不中者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香茶,因为喝了美酒,清寒的初春时节里,让她再多睡一会儿吧,不要惊醒我心爱的人。这就是纳兰和卢氏的夫妻生活,这就是灵魂的知音和伴侣。多情的纳兰,沉醉于美好的爱情里度过了3年的光阴。仅仅3年,卢氏便因难产而去世,给了纳兰致命的打击!这一段爱情悲剧,几乎带走了纳兰全部的幸福和快乐,纳兰从此陷入了深入骨髓的“伤心”之中,他为卢氏写下了大量的悼亡词,非常凄美,感人至深,而纳兰之所为成为“千古伤心词人”,正与爱妻早逝有关。
卢氏去世多年后,纳兰的爱情世界几乎空白,直到他与江南才女沈宛相见,才重新激起了纳兰对于爱情的向往。康熙二十三年,纳兰30岁时,由顾贞观介绍结识江南才女18岁的沈宛,沈宛,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纳兰冲破身份和血统阻碍,做出万般无奈的决定,立其为妾,另外在德胜门内置房安顿沈宛居住,沈宛成了外室。沈宛在与纳兰相处几个月后,由于踏不进去的门第,执意离开,在康熙二十四年初春时节,带着伤痕,回到江南,写下了《菩萨蛮·忆旧》:
雁书蝶梦皆成杳,
云窗月户人声悄。
记得画楼东,
归骢系月中。
醒来灯未灭。
心事和谁说。
只有旧罗裳。
偷沾泪两行。
这又是纳兰的人生悲剧,骑着马月下来看相爱的人,相爱的人苦苦等在画楼东畔,短暂相聚后匆匆而去。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我的泪水沾湿衣裳,我最终不得不弃你而去。
三段爱情,三次痛苦的生离死别,纳兰太痛苦了!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这首让人落泪的《浣溪纱》,似乎是纳兰一生的总结。沈宛走后的一年,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5月30日,纳兰因病去世,去世日期与8年前爱妻卢氏辞世同一天!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纳兰以31岁的短暂生命,义无反顾奔赴他关于爱情的全部信仰!纳兰像流星划过,美得令人震撼,陨落得也令人心碎。
杨雨认为纳兰词的第四个魅力是伤心,说纳兰词最感人的地方就在于他的“伤心”。我们从上面看到纳兰经历了那么多情感悲剧,自然“伤心”成为纳兰最大的痛。纳兰为妻子写了大量的词,来看一看: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
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
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
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
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雨更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细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己。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太伤心了,这些悼念亡妇的词不忍卒读,像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样,又美好又伤感,读得人肝肠寸断,无法自拔。鲁迅曾说悲剧是把美好毁灭给人看,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我们看纳兰的这些词,同样被深深的悲剧美而震撼。
说纳兰词的特点是伤心,除去情感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纳兰的思想。纳兰出身于相门之家,22岁时高中进士,这件大喜事的背后,却发生了非常奇怪的事情。一般人考中进士,要么进入翰林院继续深造,要么被授予一定官职,可是高中进士第十名的纳兰,却没有得到任何任命,一闲就是一年多!这里面十分有意思。
大家知道,此时当朝天子正是康熙,康熙这个人太雄才大略了,堪称一代雄主,开创了康乾盛世。康熙的计谋和心思远远不是纳兰这样纯洁的人所能比的,此时纳兰的父亲明珠,当朝吏部尚书,一品大员,权倾朝野,对于任何一个可能做大的臣子,帝王从来都是既防又用,父亲是宰相,儿子再做官,对皇权会不会构成威胁?从来帝心高难测,何况是遇到了康熙这样的千古一帝?纳兰虽然高中进士,却故意被“闲”起来。
一年后,纳兰的任命来了,可是,被任命的却是三等侍卫!就是皇宫的保安,带刀侍卫!离皇帝也近,随时跟在身边,官阶也不低,正五品,但这对心气颇高的纳兰来说,却跌进痛苦的深渊。侍卫在满语里被称为“虾”,由皇帝家丁和奴仆来担任,随时听从驱使,基本没有个人自由,是一只哈腰弓背的“虾”!敏感的情感丰富的热爱自由的纳兰会高兴做一只帝王身边的“虾”吗?
采桑子
非关癖爱轻模样,
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
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也许纳兰根本就不应该生在这个复杂的朝堂和人间——他“自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别人眼里羡慕的皇帝近臣,纳兰却偏偏别有根芽!
纳兰文化造诣深厚,同时武功也不弱,不然也当不了皇帝的保安。纳兰28岁这一年,作为皇帝的特派使臣出使塞外少数民族部落梭伦,年轻的纳兰带领数千军马,奔赴西域,笼络了梭伦这个外蒙古部落,削弱了噶尔丹的影响,通过和平方式安抚外蒙,使他们归顺朝廷。此次出使彰显了纳兰的政治智慧,证明纳兰决不单单是一个文化学者,风流词人和颟顸武人,而具有政治家的韬略和手段。
尽管使命顺利完成,但纳兰的眼光却看得更高更远,对纳兰来说,这些山河由谁统治,都是无据之事,留在历史深处的永远都是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出塞
今古山河无定据。
画角声中,
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纳兰的这首词通过对塞外古战场的描写,抒发了对历代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今古山河无定据”,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来开篇,一句话便道出了事事变迁,朝代更迭,江山频频易主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千百年来朝代如花开花谢,纳兰显然不赞成功名抱负要通过战争和流血来实现,结句“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将豪壮,柔情,还有些许凄凉和失落糅在一起,体现了纳兰悲天悯人的哲人智者情怀。
看,什么都已明白,世界全已看透,一往情深深几许,纳兰公子长太息!
纳兰像
共同寻觅纳兰
对于无数喜爱纳兰的人来说,常忍不住去寻觅纳兰的踪迹。今天的什刹海旁宋庆齡故居中,仍有一棵当年纳兰亲手种植的合欢树,让看到它的人就想到纳兰。
纳兰手植合欢树
合欢树是爱情之树,合欢花形似绒球,清香袭人。纳兰喜欢合欢花,他在《生查子》中写道:“不见合欢花,空依相思树”,咏双树《夜合花》是纳兰留下的最后一首诗:
阶前双夜合,枝叶敷花容。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
对此能销忿,旋移迎小楹。
在北京海淀区最北端,隔沙阳公路与昌平区白水洼遥遥相望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隶属上庄镇管辖的皂甲屯村(亦名造甲屯),有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大庄园,虽经过300年的历史巨变,可昔日的规模依稀可辨,四眼井古戏台不改当年的古朴,被风剥雨蚀的亭台楼阁也似在回忆当年的盛景,它就是人称“明相”的康熙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私家宅院,现在已经成为纳兰性德纪念馆。
海淀区上庄镇皂甲屯村
纳兰氏祖茔在上庄乡皂甲屯(皂荚屯),这里不仅埋葬纳兰,也葬着明珠、纳兰的两个弟弟揆叙、揆芳及其妻室子女,墓地规模宏大,曾是北京西郊名墓之一。
这其中,弥足珍贵的当属纳兰性德墓志,但字迹磨蚀损毁严重,志文辨认相当困难,墓志篆盖相对保存完好,上书“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现由北京上庄纳兰性德史迹陈列馆馆藏。另外,还出土纳兰妻子卢氏墓志一方,明珠夫妇、揆叙夫妇、揆芳夫妇及子永寿墓志各一,目前这些遗址已经被列入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纳兰词”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光彩夺目的地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永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