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今天是14日,离15日除夕还有24小时的时间,我仿佛已经听到她欢快的脚步声。来了,来了,她就要来到身边,她就要叩响你的窗棂。
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一提到春节,一想到过年,大家的心情都会十分激动,毕竟,这是我们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你是炎黄子孙,只要你的身上流淌着龙的传人的血脉,你就无法回避中国的春节中国年。
过年的习俗有很多,像我们熟知的这几张图片里显示的,孩子们接年祈福,领取压岁钱,挂灯笼,合家团聚包水饺,元宵节看灯等等,这些风俗文化大家耳熟能详,今天的谈艺录我暂时不做宣讲,我想从另一个角度,从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些文学作品中由过年来谈及人生,谈到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在看待别人眼中的年时,回望别人的成就来勉励我们自己。因为我觉得,无论是否过年,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乃是做自己以及如何做自己。毕竟,你的人生你做主,没有人能替代你来对你的生命负责。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笔下的年
首先,我们来看那首最有名的过年的诗,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代的元日就是大年初一,就是春节。王安石的这首诗写的就是春节。
王安石是著名的政治家,人品和才华都堪称一流,作为文学家,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政治家,他任参知政事,级别上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一职。当然,他这个“副总理”比较有实权,经常跟皇帝沟通,提出各种政治主张,权力大概相当于“总理”。
《元日》诗创作于作者刚刚升任参知政事并开始实行变法之时的1069年,当年元日,王安石见家家户户忙着准备,热闹喜庆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抒发他革新政治的宏大抱负,同时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诗的大意是说:阵阵响亮的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在和暖的春风中人们畅饮着屠苏酒迎接新的一年。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纷纷将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说到王安石的变法,真的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这场被称为“熙宁变法”的改革和秦国的商鞅变法一样,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都是充满了富国强兵的愿望对当时的体制进行变革,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安石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人物,他虽然遇到宋神宗这个知己皇帝支持自己变法,但是朝中强大的保守势力以及变法过程中的某些失误最终导致失败,导致王安石黯然离场。这个著名的“拗相公”在他的支持者神宗皇帝去世的第二年1086年病逝于钟山。由此我又想到,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变法活动,其发动者都充满了悲剧色彩,比如商鞅,被五马分尸车裂而死;张居正,被从棺材里扒出来鞭尸;近代著名的戊戌六君子,北京菜市口当众砍头;王安石虽然没有他们这么惨,受到肉体上的摧残,但是下场也不好,最后悒郁而终。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度改革之难,改革者都充满了悲情。
对于王安石,虽然斯人已逝千年,但正所谓薪尽火传,他流传下来的诗及文章,还有他曾领导的轰轰烈烈的改革盛举,依然为后代传扬,依然让后人不断地汲取、学习、借鉴,这首逢过年便被大家吟诵的《元日》诗便是中华大地对他最好的纪念。王安石的故乡江西临川,这座人杰地灵的优美城市,自王安石起,进入中国文化名城之列。如此看来,“拗相公”可以一生笑傲。
豪放词人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
接下来我要讲到另一篇著名的春节文化作品,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首写上元节的词,上元节即元宵节,正月十五,也是春节文化中仅次于除夕、初一的第三大节日。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山东济南人,是济南的大名人。这首词写得非常传神:
辛弃疾
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下阕,专门写人。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一个人,没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
辛弃疾是南宋人,这时的北宋已经结束,北方地区已被金国占领,辛弃疾的家乡济南也已在金人的统治之下。辛弃疾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文能诗词传天下,武能驰马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是一个像李白一样有英雄气质的侠义英豪。他一生都在为着光复故土而不停努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破阵子》写得太好了——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辛弃疾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作为我国文化史上著名的豪放派军旅诗词,《破阵子》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是没有人理解辛弃疾的惆怅,没有人可怜词人的白发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以及他最后壮志难酬的无奈,“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些词,早已成为词中绝唱,拥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
辛弃疾真的是济南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来的杰出人物,今天大明湖公园中的稼轩祠依然游人不断,后人一边学习他那不朽的词作,一边去瞻仰和怀念他那壮怀激烈的不平凡人生。他的田园词、爱情词、爱国词共同成为宋词中的上品,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抱负,虽然没能得到实现,但是一样与他的文学成就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立体的辛弃疾,为我们展示着他那迷人的风采。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辛弃疾,济南人的骄子!济南深厚的文化印记里,有着辛稼轩不朽的浓墨重彩!
关于辛弃疾,我以后会专门在谈艺录中谈谈这位济南名士,他和李清照,是济南永远的城市名片,是济南的文化灵魂。他们为济南增重,重得济南城的怀抱里满是美丽的宋词。
鲁迅先生的《祝福》
我谈到的最后一篇与年有关的文学作品,是鲁迅先生的《祝福》。
《祝福》是1924年2月7日鲁迅写的一篇小说,收录在他的《呐喊》集子中。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名篇中对年的描写: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这是鲁迅先生写的南方,也就是浙江绍兴一带的过年风俗。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一个哀怨的被吃人的礼教最终吞噬了生命的女人,鲁迅先生也写得非常传神。
祥林嫂,丈夫死后,被婆家人嫁到山里换彩礼,但第二个男人又死于伤寒,生的儿子阿毛在门槛上剥豆时遇到狼,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
这是一个极其不幸的女人,最后在鲁四老爷家做佣人,因为大家对她所谓的晦气缠身而生出的厌恶,了断了她悲惨的一生。在她的死亡中,鲁镇的“年”来了——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鲁迅先生是我们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他那力扛九鼎叱咤千军的文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珠峰,无人能够超越。民国时期,新旧文化交替,我国出现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像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林语堂等等,每个人都极其精彩,都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重复的传奇。鲁迅先生是众星闪耀中最为明亮的一颗,如果大家有兴趣有时间,可以把诸多民国大师的作品找来读一读,读到最后,你一定会发现,鲁迅先生的作品是最深刻的,最优美的。
就这一篇《祝福》,他塑造的经典人物祥林嫂和鲁四老爷成为“年”里非常有分量的角色,而且,对“年”的描写,也非常细致和传神,“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段意境,大家可以静下心来品一品,想一想,仿佛都可以看到空中醉醺醺的天地圣众吃饱喝足的样子,可以看到“年”。什么是经典?什么是好的作品?就是塑造了含有共性的人的特点的代表人物,经得起反复审美的作品,鲁迅的这篇《祝福》,你反复读,越读越觉得有味道,越读越觉得美极了。来看一看它的语言,简洁、凝练、深刻、富有个性化。
“我真傻,真的......”。通过祥林嫂对众人的倾诉,通过祥林嫂和柳妈的对话,通过祥林嫂和“我”的对话,写出了祥林嫂的精神创伤。鲁四老爷每次都说话极少,语气中带着冷漠甚至鄙夷,例如当他知道祥林嫂的婆婆和卫老婆子合伙劫走祥林嫂后,说道:“可恶!然而......”言外之意,“既嫁从夫”,她婆婆的做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柳妈没话找话,俨然一个好寻开心的市井女人的形象。卫老婆子的话跟柳妈不同,她说话生动活泼,既俗气又有野趣,是一个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中人”形象。
有专家说这篇极具民俗色彩的小说是对美学特征的完美呈现,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相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很好地呈现出小说的审美特征,具有典范性。
诚哉斯言!鲁迅先生,不愧文章大家!
当然,与年有关的佳作非常多,因为篇幅有限,加上个人欣赏角度不同,我选择的是打动我的某些文学艺术作品,与大家分享。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所有的权力、富贵、地位,所有的身体和容颜都会随风逝去,唯有艺术和美才会代代相传。比如,知道王安石的人比知道权力最大的宋神宗皇帝的人多;知道辛弃疾的人更是一代接一代;同样,知道鲁迅的人也不限于今朝今代,只要中华在,这此不朽的人物连同他们的作品就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我说到这些人的时候,常常想到我们自己,我们同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样会经历生老病死,那么,如何让自己的存在有价值,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放出光辉,应是对我们每个人的要求,也应是我们所思考所内省的。
我常常在静夜中求证存在的意义,我们来了,最终我们会离去,在这去来的中间,确是十分得匆匆。但是,时间是平等的,先贤并不比我们长寿,不比我们多占了光阴,为什么同样的去来之间,他们能留下万丈光芒,能凝筑中华文化?
成为你自己!你独一无二的自己!让自己也能雁过留痕,虽然无比艰辛,但乃是我们最根本的责任。除了你自己,谁还能对你无可复制的生命负责呢?
朋友们,你们说是吗?
最隆重的年就要来了,我们又要长大一岁,我们又要欢乐一场,愿我们在这个最有中国味的时刻,仰望先贤,勉励自己,努力做一个有重量的不白来人世一回的人。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坚定地不放弃,当岁月的潮水流过生命河床时,我们的故事,也能有一段时间哗啦啦地歌唱。
祝福中国年,
祝福我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