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赫大夫!十几年过去了,可能您的患者太多,已经忘记了我,但是我永远会记得您。当年我得了肺癌,以为被判了死刑,是您的鼓励和精湛医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一名患者眼中噙着泪水,向时隔10多年再次见到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深深鞠躬。医患和谐感人的一幕幕,在近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患者服务中心举办的我的好医生好护士主题活动暨“志愿服务在医院”八周年总结会上温馨上演。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等相关负责人和医生、护士、患者等200余人参与大会。
图为患者亲手为医生制作的贺卡
癌症,曾让多少患者陷入绝望,又让多少家庭为之黯然神伤。然而正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才创造了无数的生命奇迹。从7月18日至22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志愿者们组织的“把爱说出来,为您的医生点个赞——我心中的好医生好护士”主题活动在门诊大厅、外科楼大厅、内科病房等地开展。在短短的5天之内,共有400多名患者及家属为300多名医护人员亲自手绘贺卡和相框,表达对医务工作者们深深的感谢。
图为患者亲手为赫捷院长递上感谢相框
活动现场,很多患者递上贺卡、相框、甚至锦旗,并朗诵由内而发的诗句——这一笔一划、一字一句,都是最为真挚的情感抒发。面对患者们的感谢之情,腹部外科主任医师吴健雄说:“从来不觉得自己为患者做的这些事情值得表扬,今天受宠若惊,我认为我只是在做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被患者们誉为“内科男神”的内科副主任马飞真诚表示:“作为医生,职责就是要不断的提高医术。而通过换位思考,我会更加理解‘医者仁心’的含义,希望每一名医护人员都能做到换位思考,理解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情。”
图为患者亲手递上锦旗
对此,赫捷院长呼吁,我们希望更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朋友加入志愿者队伍——用我们的仁爱之心、真诚之情、勤劳之手共筑志愿精神,让更多的肿瘤患者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据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志愿服务开展八年,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通过组建志愿者队伍、建立患者服务中心、开展贴近肿瘤患者的志愿服务等,传递着全社会对肿瘤患者的人文关爱。截至2016年6月已有2600余名志愿者注册,总计服务超过14万小时。北京抗癌乐园、粉红丝带志愿服务队、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北京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爱心社、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白大夫”志愿服务队、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北京紫金宾馆志愿服务队、南京医科大学获优秀志愿团队称号。
附好医生·好患者故事:
[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要不是她我就没命了,我真心地感谢她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一见到自己的主治大夫、妇科副主任医师李晓光到现场,高女士刚一开口就禁不住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2011年11月,高女士被确诊患上一种细胞分型极为罕见的子宫内膜癌,“李大夫告诉我,这种病,肿瘤医院一共才遇到过4例。”高女士抽噎着说,是医生的鼓励和精心治疗,让万念俱灰的她重获新生,“是李大夫让我又活了5年多,有机会和我的宝宝一起成长。”
[敢于让患者不做化疗]“2005年,我患有一种罕见乳腺癌。这对我打击很大,情绪非常低落。是放疗科的王维虎大夫开导我,罕见也不可怕,只要你想治就能治。”李女士说,“最让自己感动的是,当其他大夫坚持要自己做放疗时,王大夫却坚定地告诉她‘你的病不做放疗也能治好’。”原来,王维虎利用自己休息时间,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书籍,咨询很多名医,制定了不用放疗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免去了放疗的痛苦,减少了伤害。
8年来未曾谋面,王维虎紧紧握着李女士的手,同样红了眼眶、声音哽咽。“没想到病人这么多年后还记得我,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这是我从医20多年来最难忘、最激动的时刻,也希望更多的癌症患者能像她一样勇敢抗击病魔。”
[白衣天使就在我身边]“我想感谢的是胸外科的护士朱珍,她让我感觉到白衣天使就在身边”。 王女士讲述着曾经感动她的故事,那时刚住院不久,由于对医院不熟悉,经常找不到相应的检查科室,朱珍总是耐心地帮助我指路,甚至帮助我推荐医生。而每当我对疾病的康复看不到希望时,朱珍像家人一样给予我安慰和鼓励。她就是这样一名待患者如春风般温暖的好护士。面对感谢,朱珍却激动地说,“我们的病人承受着化疗的痛苦,还能在这里慷慨激昂的致谢,我们更应给患者提供更好地服务。”
来源:新华网